5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成都佳馳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佳馳科技”)因聘請的保薦人被中國證監會采取限制業務活動的監管措施,而被中止發行注冊程序。
這意味著,佳馳科技的IPO之路再度蒙上一層陰影。此前的4月16日,貝多財經曾發布報道《主心骨出走,遇保薦人華西證券“爆雷”,佳馳科技上市“行路難”》,稱一旦華西證券的保薦業務資格被叫停,其包括佳馳科技在內的保薦IPO項目均將被按下暫停鍵。
與之對應的是,5月14日,江蘇證監局發文稱,華西證券在金通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項目中違反了多項規定。因此,江蘇證監局決定對華西證券采取暫停保薦業務資格6個月的監管措施,暫停時間為2024年4月28日至10月27日。
據貝多財經了解,華西證券還參與了四川眾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邦新材”)和東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六淳科技”)等的保薦。其中,六淳智能已于2022年7月IPO過會。
而今,眾邦新材、六淳科技也均選擇了主動撤回上市申請材料,發行上市審核已終止。本次沖刺上市,六淳科技原計劃募資4.74億元,將用于電子產品精密功能性器件生產項目(遷建)、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當下,佳馳科技也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本次沖刺上市,佳馳科技原計劃募資12.45億元,將用于電磁功能材料與結構生產制造基地建設項目、電磁功能材料與結構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
據招股書介紹,佳馳科技是一家電磁功能材料與結構(簡稱EMMS)提供商,其主要產品隱身功能涂層材料、隱身功能結構件主要應用于國防武器裝備隱身領域,電磁兼容材料主要應用于民用電子信息產業。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即“報告期”),佳馳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0億元、7.69億元和9.81億元,對應的收入增長率分別為89.90%、45.04%和27.55%。不難看出,該公司的收入仍在增長,但增速下降的趨勢愈發明顯。
報告期內,佳馳科技分別實現凈利潤1.67億元、4.84億元和5.64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98億元、4.52億元和5.23億元,同樣面臨著增速下滑的問題。另外,該公司的毛利率由2021年的82.58%下滑至2022年的82.15%,并在2023年進一步下滑至76.91%。
由于軍工材料行業回款周期較長,在業績增勢放緩的情況下,佳馳科技的應收款項卻在不斷上升。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應收款項和應收票據合計賬面余額分別為3.55億元、6.78億元和9.84億元,分別占其收入的66.91%、88.16%和100.34%。
不僅應收款項持續上升,佳馳科技的客戶也相當集中。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第一大客戶航空工業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70.17%、58.34%和65.81%,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累計占比94.01%、94.93%和97.04%,存在依賴單一客戶的風險。
對此,佳馳科技在回復關于“大客戶業務合作可持續性”的問詢時稱,截至2024年1月末,該公司對航空工業的在手合同余額為8.98億元,未來將根據交付計劃向客戶交付產品,且交付計劃將持續到2025年,余額較為充足。
同時,佳馳科技預計其2024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1.30億元至1.36億元,同比增長2.98%至7.74%;凈利潤6656.39萬元至7049.09萬元,同比增長2.04%至8.06%;扣非后凈利潤6506.25萬元至6898.95萬元,同比增長1.27%至7.38%。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以“電子科技”命名的公司,佳馳科技在技術上卻存在諸多爭議。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278.64萬元、4405.33萬元和8686.41萬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8%、5.73%和8.86%,前兩年均低于7.70%和6.49%的行業平均值。
截至2023年末,佳馳科技共擁有研發人員135名,占其員工總人數的比例為32.30%。然而,這家在招股書中宣稱已對核心技術積極構建了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公司,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僅有56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9項。
另據貝多財經了解,佳馳科技取得的19項發明專利中,有8項是該公司在成都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公開競價從電子科技大學受讓取得,轉讓價款僅330萬元,主要目的系構建專利壁壘,另有1項是其與電子科技大學共同所有。
換句話說,佳馳科技近半發明專利并非自主研發而來。另據上交所問詢函披露,佳馳科技申報了多個相同或類似的專利,多項專利被認定為重復申報或無效專利,且該公司董監高、核心技術人員多有在電子科技大學求學和任職經歷。
對此,佳馳科技在問詢函回復中稱,其部分相關人員在電子科技大學期間主要從事理論性、學術性、前瞻性的科學研究,并未參與該公司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另一部分相關人員則已從電子科技大學離職。
同時,佳馳科技方面表示,該公司及公司董監高、主要研發人員雖存在參與研發的專利未納入公司體系內的情況,但該等情形、不會對發行上市構成實質性法律障礙,并再次重申該公司的核心技術源自自主研發,具備獨立持續的研發能力。
關于專利競拍及轉讓的實際情況,佳馳科技則解釋稱,除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的情況外,電子科技大學可自主決定轉讓專利事項。此外,相關專利為該公司通過正規途徑競拍所得,不涉及主營業務和核心技術,未用于生產經營。
本次上市前,鄧龍江直接持有佳馳科技22.38%的股份。此外,鄧龍江與梁迪飛、謝欣桐、謝建良、鄧博文、梁軒瑜、佳創眾合、佳科志新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通過一致行動持股71.15%。
細究知,佳馳科技的家族屬性十分明顯。其中,鄧博文、梁軒瑜、謝欣桐分別為該公司創始人鄧龍江、梁迪飛、謝建良的子女。此外,佳馳科技董事長、行政總監姚瑤與鄧龍江系舅侄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內鄧龍江一直為佳馳科技第一大股東,通過其一致行動人實際控制股權比例穩定在70%以上。在佳馳科技2020年以來的董監高提名情況中,8名董事中的4名非獨立董事、2名獨立董事均由鄧龍江提名。
此外,《一致行動協議》約定,若一致行動關系中的各方不能在行使提案權、表決權等股東權利時達成一致意見,將以鄧龍江的意見為準。此外,由于而謝建良、梁迪飛僅任董事,二人于董事會、股東大會的表決意見也將遵照鄧龍江的意見。
而這樣一位堪稱佳馳科技“主心骨”的人物,卻在2024年2月4日宣布因個人原因,辭去了該公司董事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以及首席科學家職務。正值IPO的關鍵時刻,鄧龍江的突然辭職不免引發了眾多猜測。
不過,佳馳科技在招股書中堅稱,鄧龍江辭去相關職務不會對其實際控制地位構成影響,不會導致該公司董事發生重大不利變化,亦不會對佳馳科技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對上市構成實質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