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英特派鉑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特派”)撤回上市申請,保薦人華英證券撤銷保薦。因此,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對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審核。
據貝多財經了解,英特派于2023年6月遞交招股書,準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原計劃募資10.96億元,將用于年產45噸貴金屬材料裝備生產線技改擴能項目(二期)、研發中心項目、信息化能力提升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天眼查App顯示,英特派成立于2001年11月,前身為無錫英特派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江蘇省無錫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8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尹克勤,股東包括英特派(江蘇)投資有限公司、尹克勤、陳瑩等。
據招股書介紹,英特派主要從事貴金屬裝備及相關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同時提供貴金屬貿易服務。目前,該公司已形成貴金屬裝備設計、加工生產、回收分離純化,以及貴金屬流通的綜合服務能力。
英特派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生產的貴金屬裝備主要應用于電子玻璃、玻璃纖維的生產,為高世代電子玻璃國產替代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該公司已形成貴金屬裝備和貴金屬貿易二大業務板塊。
據介紹,英特派生產或提供加工服務的貴金屬裝備主要包括電子玻璃生產用貴金屬成套裝備、玻璃纖維生產用貴金屬裝備、貴金屬熱電偶絲等,應用于基板玻璃、蓋板玻璃和玻璃纖維的生產以及各類精準高溫測量場景等,涉及平板顯示、建筑材料、能源環保等領域。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英特派的營收分別為10.28億元、14.15億元和17.0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01億元、8879.31萬元和1.04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7742.41萬元、8496.99萬元和1.18億元。
招股書顯示,英特派的收入主要由貴金屬裝備、貴金屬貿易等貢獻。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貴金屬裝備的收入分別為2.36億元、5.61億元和11.71億元,分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23.65%、40.55%和69.65%,逐步成為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相比之下,貴金屬貿易貢獻的收入和占比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報告期內,該公司的貴金屬貿易收入分別為7.61億元、8.10億元和4.99億元,分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76.27%、58.57%和29.66%。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派曾多次分紅。貝多財經發現,英特派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別進行現金分紅約2.93億元、3500萬元和2340萬元,合計約3.51億元。其中,2020年的分紅金額超過同期的凈利潤規模。
對于此類突擊分紅行為,監管部門已經有所行動。前不久發布的“國九條”指出,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加強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全面完善減持規則體系,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
另外,證監會于今年3月15日公布的《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也明確,嚴密關注擬上市企業是否存在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嚴防嚴查,并實行負面清單式管理。
本次上市前,尹克勤直接持有英特派26.30%的股份,通過英特派投資間接控制該公司40.50%的表決權,通過英鉑摯誠間接控制10.00%的表決權,合計控制過半數的表決權,并擔任英特派董事長兼總經理,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外,陳瑩持股14.45%,黃波持股3.85%,曹建慶持股3.03%,李樹屏持股1.10%,楊志先持股0.78%。其中,黃波為英特派董事、副總經理,陳瑩、曹建慶等也在該公司處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