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新國貨+電商運營”的流量東風,美妝品牌完美日記異軍突起,短短五年時間便完成了從創建到登頂的旅程。
輝煌過后,便是低潮。近年來,以營銷打響完美日記品牌名號的“操盤手”逸仙電商(NYSE:YSG)業績表現卻不太完美。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業績顯示,其依舊處在連年虧損的困局中,總收入也有所下滑。
業績的持續疲軟,無疑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逸仙電商的股價在業績公布后接連下跌,一度跌至0.5美元/股,甚至收到了來自紐交所簽發的交易價格不合規通知函,曾經高調投資該公司的多家明星資本也在減持“出逃”。
曾炙手可熱的“新消費第一股”,如今正面臨著轉型求生下的諸多劫數。
一、營銷好手,后勁不足
逸仙電商誕生自擁有寶潔、御泥坊工作經驗的黃錦峰之手。創立之初,這位營銷“老手”便錨定線上流量風口,將目標瞄準購買需求更大、嘗新意愿更強的Z世代消費群體,于2017年3月推出美妝品牌——完美日記。
為實現精準獲客,逸仙電商在小紅書上另辟蹊徑,以KOL“內容種草”的溝通式營銷搭建共鳴場域,進而不斷擴大自身在目標群體中的知名度和流量池。通過強調“極致性價比”“大牌平替”等特性,完美日記迅速躥紅。
在2019年的電商平臺大促中,完美日記趕超國內外大牌,成為首個“雙十一”期間登頂天貓彩妝榜首的國貨品牌。在此后的兩年間,該品牌更是一舉拿下多個電商購物平臺的彩妝銷量榜首,一時風光無限。
支撐這個邏輯的,是高昂的營銷費用。2018年至2021年,逸仙電商在營銷上的投入分別為3.09億元、12.51億元、34.12億元和40.06億元,短短四年時間內翻了十倍有余,銷售費用率亦由2018年的48.2%一路增至2021年的68.6%。
然而,顯性流量紅利總有飽和的一天。消費者對“品質創新”“物超所值”體驗的愈發重視,使得營銷助推品牌發展的單一打法逐漸失靈,用戶逐級而上的消費觀、生活觀,無不拷問著完美日記產品的性價比和實用性。
2023年9月,完美日記進行品牌升級,清空了多個平臺的內容,還對外公開了全新品牌LOGO,將自身定位為“妝養一體”的美妝品牌。隨后,該品牌推出“仿生膜”精華口紅,150元/支的售價遠超其80元左右的產品均價。
為了實現給品牌升級造勢,逸仙電商2023年第四季度的銷售費用增長34.0%至7.17億元,銷售費用率由53.2%提高到66.9%。此外,該公司2023年的總銷售費用為22.31億元,較2022年同期稍減少4.3%。
即便如此,自2022年跌出“雙十一”彩妝品牌預售榜前20行列的完美日記,至今仍未回歸榜單。另據華東地區券商分析師,完美日記在天貓、抖音等平臺2024年1月和2月的銷售額并不理想,同比有所下滑。
二、轉型升級,研發羸弱
在完美日記宣布進行轉型升級時,便有業內人士對外透露,商標換新是品牌進行戰略調整的重要信號,完美日記或將借助此次換LOGO事件,從一個彩妝品牌變成全品類的綜合性品牌。
事實上,逸仙電商早已洞見彩妝行業增速放緩、紅利減退的發展態勢,黃錦峰曾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品類增長能力沒有,流量紅利沒有了,這時候還不轉型,等什么”。基于此,該公司開始大行并購擴張,借此拓寬產品切面。
2020年10月,逸仙電商與Pierre Fabre達成協議,收購法國藥妝品牌Galenic(科蘭黎)。第二年,又相繼收購中國臺灣醫美護膚品牌DR.WU(達爾膚)的大陸業務、英國高端護膚品牌Eve Lom,并推出彩妝品牌Pink Bear(皮克熊)。
隨著逸仙電商在護膚品賽道多個細分領域的拓展,該公司來自護膚業務的收入也逐年增長,2023年實現營收13.8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12.4億元增長11.4%,占總收入的比重也由2022年的33.5%進一步增至2023年的40.5%。
但從整體業績角度切入,逸仙電商2023年的總收入為34.15億元,較2022年的37.06億元下滑7.9%,該公司將收入規模的收窄歸因于彩妝品牌收入的下滑。不難看出,護膚業務的增長仍難以彌補該公司彩妝業務的衰弱。
此外,長期的“平替+營銷”打法也使得逸仙電商長期處于虧損狀態。該公司2023年錄得凈虧損7.50億元,雖較2022年8.21億元的凈虧損收窄8.7%,但仍未實現盈利;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該公司的經調整凈虧損亦達2.96億元。
貝多財經注意到,在逸仙電商想要為完美日記塑造的品牌新形象中,涵蓋了“專業”一詞。根據宣傳內容,完美日記與ODM公司科絲美詩共同建立了首家自有工廠,總投資約6億元,預計年產值將超15億元,邁出自研制造第一步。
此外,完美日記還與央視網合作,發布“央視網走進國貨美妝工廠”相關視頻。在這則長達10分鐘的視頻中,完美日記強調了新品“仿生膜”精華口紅中的技術含量,“專利石榴勝肽復合物”“生物科技”等專有名詞被反復提及。
與之相對的是,逸仙電商2023年的研發費用卻不增反降,由2022年的1.27億元下降12.0%至1.12億元,較銷售費用而言堪比九牛一毛,研發費用率亦由3.4%降至3.3%。
三、資本出走,股價慘淡
在新消費投融資風靡的2020年,逸仙電商是“淘金熱”中最具代表性的新消費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成立不久便迎來了來自真格基金、弘毅投資的天使輪融資,網傳金額約為100萬美元。
2018至2020年,勢如破竹的逸仙電商又先后贏得了來自高榕資本、高瓴資本、CMC資本、老虎環球基金、博裕資本等多家國內外投資機構的青睞,共獲得4輪融資,總金額超過8.57億元,估值更是如坐火箭般飛升。
彼時,高榕資本合伙人韓銳曾在談及逸仙電商投資始末時,毫不吝嗇對后者的贊美,稱隨著逸仙電商不斷夯實團隊、基礎設施搭建以及已經驗證的品牌孵化能力,該公司將在打造新時代品牌集團的道路上繼續領跑。
各方資本加持下,逸仙電商于2020年11月登陸紐交所,發行價為10.5美元/股,計劃募資超6億美元。上市當日,該公司的收盤價為18.4美元/股,較發行價上漲75.2%,彼時的市值約為122.45億美元。
IPO前,高瓴資本、真格基金和高榕資本分別持有逸仙電商13.8%、10.5%和9.2%的股份。而根據兩年后的2022年財報,上述三家投資機構的持股數量均有所下降,持股比例亦分別降至11.1%、8.3%和6.9%。
截至2023年末,高榕資本持有逸仙電商約1.62億股股份,較2022年的1.85億股再度收窄,短短一年內便減持約2394.72萬股。與此同時,該公司董事兼CFO楊東皓增持約1680.75萬股股份,對應的持股比例提升至2.4%。
資本方“出逃”的背后,是逸仙電商愁云慘淡的股價。此前,其股價曾于2021年2月攀升至25.47美元/股的頂峰,市值接近161億美元。截至2024年4月26日收盤,逸仙電商報收4.84美元/股,總市值僅剩5.21億美元。
逸仙電商業績不振、資本減持的表層現象,反映的是旗下品牌完美日記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深層次困境。大規模營銷后,完美日記“大牌同源”的代工廠生產模式深入人心,“平替”早已成為該品牌難以撕下的標簽與代名詞。
而在“重營銷輕研發”刻板印象尚未扭轉的情況下,毫無預兆地選擇改換高端科技賽道,不僅與完美日記一直以來對外輸出的調性相悖,短期內難以與消費端共振,突然拔高的產品價格也難以說服讓消費者為其繼續買單。
說到底,逸仙電商多年來的廣告投放,沒能幫助完美日記構建出自有核心競爭力,將周期性繁榮下的網紅流量,轉化為護航其走過行業紅利退潮期的長紅口碑。
四、結語
在逸仙電商CEO黃錦峰眼中,過去五年,該公司就像在修一條高速公路,這條路本質上是一套包括營銷、供應鏈管理、產品研發等能力的中臺系統,完美日記則是這條高速公路上跑的第一輛車。
黃錦峰認為,“等路修好,其它品牌再跑的時候,就可以沿著一直跑下去”。但逸仙電商的“高速公路”如今是否已經完善尚不得而知,臨時的“轉向變道”還將為其未來“通車”增添不少不確定因素。
高端化、多元化轉型是一塊潛力無限的沃土,還是一片荊棘叢生的沼澤,逸仙電商還需進行更多的探索。而在可預見的未來,獨立的、難以替代的品牌力依舊是化妝品企業行穩致遠的根本推手。
想要由“網紅”走向“長紅”,逸仙電商仍需從搭建長期主義的品牌價值基石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