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閃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閃回科技”或“閃回收”)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清科資本為其獨家保薦人。本次沖刺上市,閃回收計劃募資用于進一步加強與其上游資源合作伙伴的策略合作,加大營銷力度及開拓新的銷售渠道等。
據貝多財經了解,閃回收的主要經營主體為深圳閃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閃回”),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成立于2016年5月。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2180.4966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劉劍逸,股東包括浙江閃回科技有限公司、張福龍等。
據招股書披露,劉劍逸為閃回收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即董事長)、總經理兼控股股東之一。另外,余海容為該公司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何小敏為執行董事兼首席生產官,林樂新為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
閃回科技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是一家從事提供消費電子產品后市場交易服務的公司,在中國手機回收服務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目前,閃回科技旗下管理多個品牌,包括閃回收、閃回有品等。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2年自消費者端回收交易總額計,閃回科技是中國最大的專注于線下以舊換新的手機回收服務提供商,亦是中國第三大手機回收服務商,市場份額分別約為8.4%及1.5%。
另據介紹,于2023年10月,閃回科技取得了香港無線電商牌照(放寬限制)。此外,于2023年9月及12月,該公司以閃回有品品牌在深圳開設第一家及第二家線下零售門店,以進行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回收及銷售服務。
于往績記錄期間,閃回科技的收入主要來自向二手市場買家銷售其從各種供應渠道采購的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大部分是手機),主要是通過閃回有品線上平臺以及于公司多個第三方電商平臺上運營的自有網店。
貝多財經了解,閃回收是閃回科技開展線下以舊換新業務的主要品牌;閃回有品是向客戶銷售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主要品牌,整合閃魚回收、閃回二手、閃優優及閃云拍四個子品牌。閃回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計劃于2024年上半年前停止運營該四個子品牌。
2021年、2022年度及2023年截止9月30日止九個月,閃回科技的收入分別約為7.50億元、9.19億元和8.36億元,毛利分別為6147.1萬元、5566.7萬元和6096.6萬元;凈虧損分別約為4870.8萬元、9908.4萬元和9911.4萬元,虧損金額呈增加態勢。
而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閃回科技2021年、2022年度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約為136.0萬元、-2.51億元,于2022年由盈轉虧。2023年截止9月30日止九個月(即2023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的經調整凈利潤為-931.1萬元,2022年同期為-3.57億元。
截至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以及2023年9月30日,閃回科技錄得流動負債凈額分別約為人民幣2.37億元、3.36億元和4.36億元。閃回科技在招股書中稱,主要由于其授予投資者的優先權產生的導致贖回負債增加。
貝多財經發現,閃回科技在報告期內的經營活動所用現金凈額均為負數。2021年、2022年度及2023年截止9月30日止九個月,該公司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凈額分別為-639.9萬元、-4373.6萬元和-8137.2萬元,長期處于流出狀態。
成立至今,閃回科技獲得了多輪融資。據招股書披露,閃回科技于2017年完成240萬元天使輪融資,經調整金額約為168.18萬元。2018年,閃回科技引入順為資本、小米作為其A輪投資者,合計4720萬元,經調整投資額約為3060.58萬元。
于2021年,閃回科技完成人民幣2.91億元C系列融資,經調整融資金額約為2.41億元。同年,閃回科技進行了重組,并引入Flexman(HK)作為投資者,獲得融資186.76萬元。2023年12月,閃回科技獲得800萬美元D1輪融資。
閃回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就已處置其于深圳閃回若干注冊資本的投資者而言,其投資額按基準調整。即:經調整投資額應相等于該投資者支付的代價總額乘以(a-b)/a的比率,其中a是投資者支付的代價總額收購的深圳閃回注冊資本總額,b則是回購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牽涉訴訟案件,深圳市銀泰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福龍于深圳閃回的股權自2021年11月起被湖南省吉首市人民法院司法凍結。但閃回科技方面稱,張福龍的持股比例不超過2%,對該公司無重大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