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優刻得”,SH:688158)發布公告稱,莫顯峰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董事、首席技術官(CTO)暨核心技術人員職務,且辭任后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其辭職報告自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截至莫顯峰離職當日,其與季昕華、華琨合計持有9768.8245萬股優刻得股份,占總股本的比例為21.56%;季昕華、莫顯峰每一股對應5票表決權,占全部表決權數量的49.5%;華琨每一股對應1票表決權占公司全部表決權數量的3.12%。
莫顯峰離職后,其持有的特別表決權股份將轉換為普通股份。本次特別表決權變動后,季昕華所持的股票仍具有特別表決權,且三人仍為一致行動人,合計表決權占公司全部表決權數量的45.86%,優刻得的控制權未發生變更。
據貝多財經了解,莫顯峰2012年與季昕華、華琨共同籌辦優刻得,是該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之一。2022年4月,共同創始人華琨因個人原因辭去該公司首席運營官職務,又于今年9月辭去董事一職,自此不再擔任優刻得任何職務。
而隨著莫顯峰的離職,優刻得的三位初始創始人僅剩董事長兼CEO季昕華一人。
公開信息顯示,UCloud優刻得是一家云計算服務平臺,自主研發IaaS、PaaS、大數據流通平臺、AI服務平臺,推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專有云等全線云產品,為各行業用戶提供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
2020年1月,優刻得搶占國內公有云賽道先機,頭頂“中國云計算第一股”的光環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33.23元/股,上市之初便頗受資本青睞,市值最高達到了532億元,一時風光無限。
但好景不長,優刻得上市后發布的第一份年報便難言合格。具體而言,該公司2020年的收入為24.55億元,同比增長62.06%;歸母凈利潤為-3.43億元,而此前的招股書顯示,優刻得已連續三年實現盈利。
在上市后第一年交出由盈轉虧答卷的優刻得,此后的收入規模更是一度走起了下坡路。該公司的收入由2021年的29.01億元下滑至2022年的19.72億元,降幅為32.02%;但該公司的凈虧損較2021年的-6.33億元有所收窄,為-4.13億元。
對于營收下降、虧損收窄,優刻得解釋稱該公司于2022年年初進行了戰略調整,基于經濟環境的變化及客戶自身降本訴求,對產品、資源進行了優化,注重精細化管理。在此基礎上,該公司毛利率較2021年同期的3.36%回升至8.07%。
進入2023年后,優刻得的降本增效策略仍在貫徹落實,該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均較2022年同期有所減少。其中,尤以研發費用的縮減最為顯著,由2022年同期的1.69億元降至1.10億元,降幅達到34.76%。
不僅如此,優刻得的研發人員人數由2022年同期的518人減少至426人,一年內減少近百人;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亦由29.53萬元減少至23.60萬元。該公司在財報中坦言,此舉是為提升運營效率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人員優化。
2023年前三季度,優刻得的總營收為10.99億元,同比下降26.0%;歸母凈利潤為-2.84億元,同比增長19.0%,扣非后凈利潤為-2.75億元,同比增長29.0%。總體而言,優刻得目前仍未實現盈利,虧損幅度雖有收窄,但收入降幅十分明顯。
就單季營收而言,優刻得于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收入3.60億元,同比下降19.0%;歸母凈利潤-9560.73萬元,同比下降6.0%。不過,優刻得的扣非后凈利潤為-8001.01萬元,較2022年同期的虧損有所收窄,幅度為18.0%。
對于業績的下滑,優刻得方面表示主要是因其前三季度公有云業務收入的減少,云分發低毛利業務規模的調整導致該項業務收入降幅較大,以及混合云業務和云通信業務受市場變化影響,收入有所減少所致。
縱觀云計算市場,隨著阿里、華為等商業巨頭的加碼,云服務賽道上頭部虹吸效應凸顯,市場呈現強者愈強的格局。中國商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IaaS和PaaS市場中前五企業市場份額總和分別為72.4%和66.9%。
身處云計算這一重資產行業,如何在占比不到三分之一的剩余市場中瓜分蛋糕,對中小云廠商來說無疑是一場大考。與優刻得一樣,目前市場中的大多中小云廠商正處在精簡業務規模、改善盈利能力的“自救”階段。
2023年第三季度,金山云實現收入16.25億元,同比下降17.5%;前三季度累計收入為53.25億元,同比下降12.0%。對于營收下滑,金山云將其歸因于該公司主動縮減為內容分發網絡(CDN)客戶提供的服務規模,以及淘汰虧損客戶。
在服務規模的調整下,金山云的營業成本較2022年同期下降至14.29億元;凈虧損約為8.00億元,雖較2023年第二季度4.98億元有所增加,但同比收窄1.46%;前三季度的總虧損約為18.97億元,較2022年同期收窄12.46%。
早在沖刺IPO時,優刻得就曾在招股書中直言,相比于騰訊云等競爭對手,其目前業務體量相比行業巨頭較小,或存在由于行業競爭導致市場地位下降、凈利潤持續下滑乃至上市當年即虧損的風險。如今看來,優刻得的擔憂一語成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緊隨時代主旋律才是硬道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季昕華稱目前大模型正處于風起云涌的階段,優刻得將緊緊圍繞提供“算力支持”這一定位發展。
在回復投資者關于“公司的算力底座是否能為人工智能產業客戶提供多模態大模型訓練開發服務”一問時,優刻亦表示其目前管理的算力規模超3000P,能夠支持在AI領域內的大部分業務。未來,該公司會持續跟進多模態AI技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