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美團-W(HK:03690)在港交所依然低開低走,延續了下跌態勢。
盤中,美團的股價一度報76.20港元/股,再創年內新低。相比之下,美團在2023年1月5日盤中曾報195.60港元/股,8月1日則一度報150.00港元/股。這意味著,美團的股價相較年內最高點累計下跌58.64%。
而相較年初(2023年1月3日開盤價173.00港元/股),美團的股價累計下跌幅度同樣超過50%,已然“腰斬”。據此計算,美團的市值在過去一年累計蒸發約4684億港元。僅就第三季度財報發布至今,美團的市值也相對減少超過1000億港元。
一、業績有喜有憂
據貝多財經了解,美團于11月28日盤后披露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2023年第三季度,美團的營收為764.67億元,同比增長22.1%;凈利潤35.93億元,同比增長195.3%;經調整凈利潤57.27億元,同比增長62.4%。
財報顯示,美團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經營利潤33.58億元,經營利潤率為4.4%,2022年同期分別為9.88億元、1.6%。其中,核心本地商業的經營利潤由2022年第三季度的93億元增至2023年同期的101億元,經營利潤率則由20.1%減少2.6個百分點至17.5%。
美團在財報中稱,經營利潤的增加主要由于:(i)收入增長,(ii)餐飲外賣及美團閃購業務的運力供應充足帶動的單位經濟效益提高,及(iii)部分被補貼增加所抵銷。而經營利潤率下降,則主要是由于較高的補貼率。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經營利潤有所下降。不過,該項業務收入在第三季度保持強勁增長,交易金額同比增長超過90%;季度活躍商家數同比增長超過50%,季度交易用戶數也大幅增加。
對于美團第三季度的表現,野村證券分析師給出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184港元。同樣,花旗分析師維持了“買入”評級,但將其目標價從214港元下調至179港元,并將2024-2025年收入預測分別下調3.3%和8.0%,以反映該公司的指引以及對消費環境的擔憂。
整體而言,美團的業績增速較好,可謂是實現可超預期增長。另外,美團還在11月29日發布《有意于市場上進行股份購回》公告稱,將在公開市場購回總金額不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二、紅杉中國多次減持
在財報會議上,美團CEO王興也表示,管理層對公司的長期增長潛力有十足信心,目前美團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只反映了外賣單一業務的估值,并不符合公司的內在價值,正考慮推進一筆價值1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
王興稱,“公司會在綜合考慮業務投入、現金狀況及市場情況的基礎上作出審慎決定。”但盡管如此,美團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確實是一塌糊涂。11月29日,美團發布財報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便延續“跳水”態勢,單日跌幅超過12%。
據媒體報道,中泰國際研究部主管趙紅梅認為,投資者對美團回購計劃反應冷淡的原因在于,美團跟抖音等競爭對手開展激烈的競爭,競爭對手也在想方設法蠶食美團原本的市場占有率,這給美團利潤增速產生一定壓力,也要看新業務是否能夠扭虧為盈。
對于第四季度預期,美團CFO陳少暉表示,“預計餐食外賣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速將低于第三季度,閃購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速(與三季度相比)將持平,但兩個業務的客單價都會出現下降”。
另據第一財經報道,有資深港股基金經理分析稱,香港上市的科技網絡股過去受惠于移動互聯網快速成長,但隨著智能手機全面普及,行業整體增速都會放緩,因此市場給予估值不高并不奇怪,雖然不少公司回購落到實處,但幾乎每家公司都有主要股東不斷減持。
貝多財經發現,美團的重要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簡稱“紅杉中國”)也在減持其股份。今年9月,港交所權益披露資料顯示,紅杉中國減持美團股票,持股比例由2.32%降至1.86%,交易均價為129港元,共減持2635萬股,涉資約34億港元。
對于此次減持,有市場人士表示,這是基金正常退出,紅杉中國是美團的長期投資者,至今已投資17年,減持的原因在于向投資者退還投資本金及利潤,并非看淡美團基本面。而據貝多財經了解,紅杉中國已多次減持美團股份。
公開信息顯示,紅杉中國于2006年成為大眾點評A輪投資人,此后參與了美團A輪投資,并持續加碼。2018年9月,美團點評在港交所上市,IPO發行價為69.0港元/股。彼時,紅杉中國對該公司的持股比例為12.05%。
經過多輪減持,紅杉中國對美團的持股比例已經不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