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山東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益大新材”)撤回上市申請文件,保薦人中德證券撤回保薦。因此,深圳證券交易所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據貝多財經了解,益大新材于2022年12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創業板上市。本次沖刺上市,益大新材原計劃募資15.47億元。自遞交上市申請至終止前,益大新材還多次更新了招股書。
據招股書介紹,益大新材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高品質針狀焦為一體的企業。益大新材在招股書中表示,其著力在高端負極焦、電極焦和特種碳石墨新材料領域發展。此外,該公司也有部分燃料油、瀝青等聯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據介紹,益大新材的針狀焦產品為油系針狀焦,包括負極焦、電極焦兩種產品,總產能達19.50萬噸/年,合作方包括中科電氣、璞泰來、貝特瑞、尚太科技、斯諾新材等負極材料生產商,與遼寧丹炭、易成新能、八三石墨、方大炭素等石墨電極生產商。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益大新材的營收分別為9.86億元、19.36億元和25.7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8902.10萬元、1.27億元和1.88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25億元、1.01億元和1.90億元。
不難看出,益大新材的業績整體呈增長態勢,且于2021年實現了扭虧為盈。按收入結構來看,該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針狀焦產品。報告期內,該產品分別貢獻收入2.43億元、9.55億元和14.88億元,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4.73%、49.70%和58.03%。
益大新材在招股書中表示,貝特瑞是該公司重要針狀焦客戶。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貝特瑞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131.47萬元、2.00億元和2.25億元,占針狀焦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79%、20.92%和15.10%。
值得一提的是,益大新材還有部分收入來自境外。報告期內,該公司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0元、9072.30萬元和2.4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0%、4.72%和9.50%,已出口至印度、俄羅斯、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本次上市前,益大新材董事長徐金城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直接持有該公司20.88%的股份。據招股書披露,徐金城、王繼銀為益大新材實際控制人,與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該公司34.62%的股份。
其中,王繼銀直接持股6.22%、通過同創益大控制益大新材0.39%的股份。同時,徐金城、王繼銀的一致行動人中石大乾泰、共興益大、徐金香分別直接持有該公司6.78%、0.29%、0.06%的股份。
據招股書介紹,徐金香、徐金城系姐弟親屬關系,同創益大、共興益大系益大新材的員工持股平臺。其中,益大新材董事、總經理王繼銀為同創益大的執行事務合伙人,該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靳慶彬為共興益大的執行事務合伙人。
另外,國開基金持股10.66%,紅旗煤礦持股9.04%,中石大乾泰持股6.78%,富海新材持股6.33%,杰瑞股份持股4.52%,楊先峰持股4.01%,孫啟兵持股3.84%,蔣俊亮持股3.47%,其他股東合計持股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