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通過聆訊,后腳就生變局。
11月23日,廈門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燕之屋”)在港交所披露《整體協調人公告-退任》公告,稱其已終止委任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為(簡稱“花旗”)整體協調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燕之屋在剛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并更新了聆訊后招股書。而據貝多財經了解,燕之屋于2023年6月12日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和廣發證券為其聯席保薦人。
而在2023年月6月23日,燕之屋進一步委任花旗為其整體協調人。增加后,燕之屋的整體協調人包括中金公司、廣發證券、花旗。早前沖刺A股上市時,燕之屋曾委任中信建投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對于“叫停”A股上市,燕之屋方面解釋稱,由于整體A股審批程序持續存在不確定性,且考慮到未來的業務發展計劃,及于港交所上市會為其提供一個獲取國外資本的國際平臺等,該公司決定尋求在港交所上市計劃。
另據貝多財經了解,2023年初至今,已有多家投行退出擬發行人的整體協調人行列。其中,高盛退任科笛集團、藥師幫等的整體協調人,美林退任Soulgate等上市的整體協調人,摩根大通退任天圖投資的整體協調人,瑞信退任KK集團的整體協調人等。
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擬發行人必須聘請整體協調人,且港交所主板IPO項目必須在遞交上市申請前不少于兩個月委任保薦人兼全球協調人。其中,整體協調人主要操盤后期的全球發售工作,擁有向發行人作出分配建議和超額配股行使酌情權等權利。
據證券時報,香港本地券商投行人士稱,“整體全球協調人在招股環節起到最重要的角色,需要負責找基石投資者、錨定投資人,但目前港股市場太疲軟,流動性不足,因此一旦外資承銷商聯系不到足夠愿意認購的投資人,只能選擇退出。”
根據燕之屋介紹,其致力于研發、生產和銷售現代燕窩產品,產品組合主要包括純燕窩產品、“燕窩+”產品和“+燕窩”產品三種產品類別。2022年,燕之屋共有250個SKU,其中純燕窩產品在四大產品系列中有194種,包括碗燕、鮮燉燕窩、冰糖官燕及干燕窩等。
早前招股書顯示,燕之屋的經營主要靠從東南亞國家采購燕窩原材料,自己負責加工包裝,再通過經銷商和營銷將產品賣給下游客戶。簡單來說,燕之屋不生產燕窩,只是“燕窩的搬運工”。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燕之屋的收入分別為13.01億元、15.07億元和17.30億元,毛利分別為5.56億元、7.27億元和8.7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3億元、1.72億元和2.06億元。
2023年前五個月,燕之屋實現收入約7.83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6.97億元增長12.30%;毛利約為4.06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4.60億元增長12.92%;凈利潤1.00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8.38億元增長19.99%。
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燕之屋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前五個月(下稱“報告期”)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24億元、1.94億元、2.11億元和1.14億元,2022年前五個月則為8594.4萬元。
不難看出,燕之屋的毛利較高,但其利潤規模卻不算優秀,其中2020年至2022年的凈利率分別為9.5%、11.4%、11.9%,凈利潤合計約5.01億元。究其根本,這和燕之屋高昂的營銷費用有著直接關系,規模增長也極其依賴營銷。
報告期內,燕之屋的銷售費用(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3.17億元、3.99億元、5.04億元和2.09億元,分別占其總收入的24.4%、26.5%、29.1%和26.6%。其中,廣告及推廣費用為2.36億元、2.69億元、3.26億元和1.25億元,遠遠超過同期的凈利潤規模。
不僅如此,燕之屋還斥巨資聘請多名當紅明星(演員)擔任代言人。2008年,燕之屋簽約劉嘉玲為其代言人。2018年,林志玲成為燕之屋的品牌代言人。2022年至今,燕之屋的代言人則為趙麗穎。
貝多財經了解到,在A股問詢階段,證監會曾要求燕之屋對于燕窩營養價值的來源進行解釋,還詢問其是否存在通過大量廣告營銷支撐業績,并要求其說明公司廣告等相關宣傳材料的具體宣傳口徑,相關宣傳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合規風險。
面對問詢,燕之屋并未回復。
事實上,燕之屋原材料燕窩的采購均價為11-12元/克。以燕之屋的明星產品碗燕為例,尊享版碗燕每碗458元,其中使用燕窩投料量按照6.5g來算,每碗的燕窩含量僅有3.61%,該碗碗燕的燕窩成本價為78元,加上人工等成本不超過100元,但售價則為458元。
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研究所在題為《唾液酸的生物活性及其在乳品中分布》的論文中指出,雞蛋中的平均唾液酸含量約為27.03μg/mg;而燕窩中的唾液酸含量為127μg/mg,約為雞蛋的4.7倍。
相比之下,每毫克燕窩價格約是每毫克雞蛋的3000倍-4000倍,可見吃雞蛋補唾液酸的性價比秒殺燕窩。換句話說,燕之屋的配料表并沒有騙人,除了6.5g的燕窩以外,還有96.39%的成分是冰糖和純凈水,也就是“糖水”。
但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燕窩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據《2022-2028中國燕窩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燕窩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有千億級市場的潛力。
和營銷費用相比,燕之屋的研發費用則如同“小巫見大巫”。報告期內,其研發開支分別為1767.9萬元、1898.2萬元、2432.0萬元和957.9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4%、1.3%、1.4%和1.2%,不及廣告宣傳費的零頭。
另外,燕之屋在突擊分紅則做到了極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燕之屋分別向當時的股東宣派股息1.2億元、1.0億元和8000萬元,于往績記錄期間宣派的所有該等股息已通過銀行轉賬悉數結付予股東。
而今年3月31日,燕之屋再度宣派股息1.6億元,已于2023年4月通過銀行轉賬悉數結付。報告期內,燕之屋在累計分紅約4.6億元,而其同期的累計經調整凈利潤則為6.43億元。在這其中,多數都流向了黃健等代表的管理層。
在本次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董事黃健、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鄭文濱、總經理兼執行董事李有泉和廈門雙丹馬通過一致行動協議合計持有燕之屋41.40%的股份,為該公司的共同控股股東。
其中,黃健及黃健之子黃俊豪通過廈門雙丹馬持股21.17%,黃健直接持股1.00%,鄭文濱、薛鳳英夫婦分別持股7.68%、1.99%,李有泉持股7.67%,員工持股平臺金燕騰飛有限合伙持股1.89%。
此外,光耀天祥有限合伙持有燕之屋13.84%的股份,廈門金燕來有限合伙持股9.61%,弘燕投資有限合伙持股8.96%,胡巧紅持股7.61%,陽明康怡有限合伙持股3.84%,曾煥容持股3.61%,劉震持股2.77%,黃進成持股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