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小牛電動(NASDAQ:NIU)發布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小牛電動2023年第三季度的營收為9.27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11.53億元減少19.6%,環比增加11.9%。
2023年第三季度,小牛電動的凈虧損為7940萬元,2022年同期凈利潤為290萬元,由盈轉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的調整后凈虧損為7000萬元,2022年同期調整后凈利潤為2020萬元。
對于收入下滑,小牛電動方面表示,主要由于銷量以及平均單車收入下降。財報顯示,小牛電動2023年第三季度的中國市場整車收入為7.11億元,同比下降17.3%,占整車總收入的85.4%;海外市場整車收入1.22億元,同比下降37.6%,占整車總收入的14.6%。
相比之下,小牛電動2023年第三季度的收入約為2.89億元,同比增長0.1%;凈虧損190萬元,2022年同期凈利潤為1440萬元,由盈轉虧;調整后凈利潤為1440萬元,2022年同期凈利潤為3120萬元,相對收窄約54%。
2023年第三季度,小牛電動的整車銷量為265923輛,同比下降17.1%。其中,中國市場整車銷量為230455輛,同比下降12.4%;海外市場整車銷量為35468輛,同比下降38.4%。此外,小牛電動2023年第三季度平均單車收入同比下降3%。
另據貝多財經了解,由于平均單車收入下降,小牛電動2023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也有所縮減。2023年第三季度,小牛電動的毛利率為21.4%,2022年同期為22.1%,相對減少約0.7個百分點。
特別說明的是,小牛電動曾在2021年第三季度錄得12.64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37.1%,創歷史新高。與之對應的是,小牛電動2021年第三季度的電動踏板車銷售量為397079輛,同比增長58.3%。其中,中國市場電動踏板車銷售量為392,112輛,同比增長59.9%。
此后,小牛電動的營收便呈震蕩式下滑態勢。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電動的收入為6.12億元,同比下降37.9%;2022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為5.76億元,同比增長5.1%;2022年第二季度的收入為8.28億元,同比減少12.4%。
2022年第三季度,小牛電動的收入為11.53億元,同比減少6.0%;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6.12億元,同比減少37.9%;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4.17億元,同比下降27.5%;2023年第二季度營收8.29億元,同比增長0.1%。
貝多財經發現,小牛電動的營收于2017年到2021年一直保持增長態勢。而2022年度,小牛電動的營收為31.69億元,同比下降14.47%,是其自2018年10月19日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滑的情形。與之對應的是,小牛電動2022年銷量為83.16萬輛,同比減少約20%。
此外,小牛電動還曾在2022年315期間還被曝光存在為電動自行車私改解碼破解速度的問題。根據《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不得超過25km/h。
而包括綠源電動車、小牛電動等在內的多個電動車專賣店的銷售人員會在上牌之后私下幫助消費者解除限速,解除限速的電動自行車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40km/h,“他們(電動自行車專賣店)幾乎都承認可以通過‘解碼’將車速提高到每小時35-40公里。”
小牛電動自行車上海總代理也表示,廠家為他們提供了解碼裝置。除了將速度解碼外,甚至還會將破解后的速度偽裝。更有銷售人員表示,“儀表上永遠顯示25公里/小時,就是抓到了也沒事,一擰還是25公里/小時”。
對比來看,小牛電動已經被九號公司(SH:689009)等后來者超越。2020年,在九號智能電動兩輪車上市首年,便完成10萬臺銷量,到2021年銷量超42萬臺。2022年,九號電動再度實現銷量82.62萬輛,2023年前三個季度的銷量就已經途了115萬臺。
相比之下,雅迪、愛瑪等則是“巨無霸”。其中,雅迪控股2022年收入310.59億元,同比增長15.17%;歸母凈利潤為21.61億元,同比增長57.80%。2022年,愛瑪科技收入208.02億元,同比增長35.09%;凈利潤18.73億元,同比增長182.14%。
另外,前不久在港交所上市的綠源集團控股(綠源電動車,HK:02451)2022年的收入同樣超過了小牛電動。數據顯示,綠源集團控股2022年收入47.83億元,凈利潤1.18億元,表現均優于小牛電動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