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國銘鑄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銘鑄管”)和保薦人中信建投證券提交了撤回發行上市申請。因此,上海證券交易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據貝多財經了解,國銘鑄管于2022年1月在證監會預披露招股書,準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并于2022年6月進行了更新。全面注冊制實施后,國銘鑄管則于2023年3月2日平移至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遞交招股書。
根據天眼查信息,國銘鑄管成立于2016年8月,前身為山東國銘球墨鑄管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山東省臨沂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6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楊洪彬,股東包括濟鋼集團、山東金璽泰礦業有限公司等。
本次沖刺上市,國銘鑄管擬發行不超過1.5億股人民幣普通股,計劃募資6.99億元,其中2.79億元將用于國銘鑄管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另外4.20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借款。
據招股書介紹,國銘鑄管主要從事球墨鑄管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球墨鑄管及中間產品生鐵。其中,球墨鑄管被廣泛應用于供水、排水等管道工程,且正在拓展熱力等領域應用。生鐵為球墨鑄管生產過程中的中間產品,經進一步鑄造、冶煉后用于各行各業。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國銘鑄管的收入分別為36.01億元、40.62億元、50.58億元和22.5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6億元、2.12億元、1.67億元和4168.01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98億元、1.52億元和3299.58萬元。
國銘鑄管在招股書中表示,國內的球墨鑄管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據中國鑄造協會統計,2021年國銘鑄管球墨鑄管產量為60.58萬噸,在我國球墨鑄管生產商中占比6.83%,市場排名第二。
貝多財經了解到,國銘鑄管的收入主要由球墨鑄管貢獻。報告期內,國銘鑄管來自球墨鑄管的收入分別為18.31億元、23.93億元、30.62億元和12.9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85%、58.91%、60.54%和57.57%。
另外,國銘鑄管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收入來自生鐵產品。報告期內,國銘鑄管的生鐵產品收入分別為15.83億元、14.36億元、17.60億元和7.9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3.97%、35.35%、34.80%和35.35%,是該公司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據招股書披露,2021年,我國生鐵產量約8.69億噸,國銘鑄管產量95.99萬噸(其中44.71萬噸自用),占比約為0.11%。國銘鑄管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生產生鐵主要為保證球墨鑄管生產原料穩定,并控制生產成本。
本次上市前,國銘鑄管的控股股東為濟鋼集團,濟南市國資委通過控股濟鋼集團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其中,濟鋼集團持有該公司發行前43.15%的股份,并通過與山東鑄信的一致行動關系,控制該公司發行前63.32%的表決權。
其中,山東鑄信持股20.17%。此外,金璽泰持股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