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借殼”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HK:00860)失敗后,威馬汽車將目標轉向了美股上市公司開心汽車(NASDAQ:KXIN)。
9月11日,開心汽車發布公告稱,已經和WM Motor Holdings Limited(簡稱“威馬汽車”)簽署了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100%股權。這意味著,開心汽車將全資收購威馬汽車,進入上市公司體系內。
對此,開心汽車董事長兼CEO林明軍表示,“威馬汽車時尚科技的品牌和產品定位和開心汽車的發展規劃非常吻合;通過這次并購合作,威馬汽車也將擁有更大的資本舞臺,更好地推動智慧出行產業的發展及落地。”
在此之前,Apollo出行則于9月8日發布宣布,稱相關各方已同意終止收購威馬汽車協議,因此收購事項及配售事項將不會進行。其中,終止收購的原因為:全球市況動蕩、金融市場氛圍持續不確定和短期經濟復蘇等。
而在9月10日,威馬汽車在社交平臺發布消息稱,其自愿終止與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進程。威馬汽車方面稱,該公司仍是Apollo出行的重要股東,未來將繼續支持Apollo出行的發展。
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威馬汽車創始人兼CEO沈暉卻人在國外。9月10日,沈暉更新動態稱,“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紐約。好事多磨,靜待花開。”但貝多財經發現,沈暉的IP屬地顯示為“北京”。
此前,威馬汽車曾以“威馬控股有限公司”為主體于2022年6月1日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材料,尋求獨立上市。更早之前,威馬汽車曾于2021年初籌備科創板IPO,并完成了上市輔導,但未提交招股書。
不過,威馬汽車的上市計劃至今仍是一波三折。
自2015年成立至今,威馬汽車已完成了累計金額達350億元的十多輪融資,投資方既有五礦資本、中國誠通、紅塔創投等大型央企和地方政府產業基金,還有百度、騰訊等國內互聯網巨頭和諸多國際投資者。
招股書顯示,威馬汽車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總收入分別為17.62億元、26.72億元和47.43億元,主要是來自車輛及其部件銷售總收入。其中,2020年、2021年分別同比增長51.6%、77.5%,均實現了高速增長。
但威馬汽車并未實現盈利,持續大額虧損。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威馬汽車的凈虧損分別為40.44億元、42.25億元和53.63億元,經調整虧損分別為40.44億元、42.25億元和53.63億元。
當下,威馬汽車面臨的壓力不小,尤其是運營層面。目前,威馬汽車旗下共有五款車型,分別為E5、EX5、EX6、W6和EX5-Z,累計交付量超過10萬臺。此前的2019年,威馬汽車還以16876輛的交付量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二。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馬汽車累計交付電動汽車8.35萬輛。其中,2019年至2021年,分別累計交付新車1.28萬輛、2.19萬輛和4.42萬輛,單單2021年就比2020年翻了一倍有余。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馬汽車已建成由621家合作伙伴門店組成的銷售與服務網絡,包括中國211個城市的397個威馬體驗館(提供車輛展示而非銷售)、180個威馬用戶中心及44個威馬星創中心(提供車輛展示及銷售)。
據貝多財經了解,威馬汽車還在2021年10月發布了首款全場景智能純電轎車M7。按照此前計劃,威馬M7將于2022年下半年上市(推向市場并交付)。截至目前,M7仍未交付的時間表。
2022年上半年,威馬汽車累計交付新車21738輛。而在2022年下半年,威馬汽車在國內的新車銷售近乎停滯。同年11月,沈暉發布員工內部信,提出為了應對資金壓力,管理層決定帶頭主動降薪50%(發放50%基本工資),其他員工則發放70%的基本工資。
對此,沈暉表示,“裁員、降薪這些動作,對部分員工們無疑是陣痛,但我們希望以此提醒所有管理層和員工,運營一家企業,最后還是要以效率、競爭力來發展,而不是通過不斷融資來做”。
針對銷量不振,沈暉則稱,“企業不能再靠燒錢來追求銷量,長此以往,對產業發展不利。”沈暉認為,整個行業需要回歸商業本質,并稱“實踐證明以虧損換銷量這條路行不通”。因此,威馬汽車在追求一種“健康”的交付。
另一方面,威馬汽車還曾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2023年上半年,威馬汽車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被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費,現已經移出、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