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8月30日,嘀嗒出行 Dida Inc.(下稱“嘀嗒出行”)更新招股書,繼續推進其在港交所主板的上市進程,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和野村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據貝多財經了解,嘀嗒出行的主要經營主體為北京暢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嘀嗒出行成立2014年8月。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宋中杰,股東包括宋中杰、李躍軍等。
據招股書介紹,嘀嗒出行經營順風車平臺,利用私人乘用車的閑置座位,提供智慧出租車服務,以提高中國出租車行業內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效能及效率,并在全國范圍內改善傳統出租車揚招服務及管理。
嘀嗒出行在招股書中表示,其采用雙軸驅動的市場策略,基于順風車平臺共享私人乘用車閑置車座,并通過其提供的智慧出租車服務來提高出租車的運力利用率及用戶體驗。此外,該公司還利用用戶流量提供廣告及其他服務。
順風車平臺業務方面,嘀嗒出行通過其搭建的“嘀嗒出行APP”運營順風車平臺,采用標準化匹配算法,將在相似時間出行方向相近的乘客與私家車車主匹配為潛在匹配對象,為乘客及私家車車主提供多項服務及功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2年交易總額和順風車搭乘次數計,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搭乘次數為9420萬次,交易總額為61億元,市場份額分別約31.8%、32.5%,在中國順風車平臺排名第二。
截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國的366個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順風車平臺服務,擁有約152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自成立以來已為約6360萬名順風車乘客提供服務。
不僅如此,嘀嗒出行于2017年推出智慧出租車服務,并于2018年8月開發出基于云端的出租車管理工具鳳凰出租車云平臺,讓出租車公司可精簡其車隊的營運及管理。
截至2023年8月21日,嘀嗒出行已在中國99個城市提供了出租車網約服務,并與13個城市的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及出租車協會開展全面的智慧出租車合作,并計劃將合作模式復制至其他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嘀嗒出行并未擁有任何車隊車輛,亦不承擔任何與持有車輛相關的成本,僅作為單純的信息服務聚合平臺,對接私家車、出租車司機及乘客,收取由其網約服務促成的搭乘服務費。
正因嘀嗒出行始終踐行輕資產業務模式,其業績亦展現出了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該公司的營收分別為7.54億元、7.81億元和5.69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21.94億元,17.31億元和-1.88億元。
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嘀嗒出行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3.43億元、2.28億元和8470.8萬元。從這個維度看,即便受到了COVID-19疫情的影響,嘀嗒出行仍表現出持續盈利的韌性,具備持續自我造血的能力。
進入2023年后,嘀嗒出行的業績持續穩健。2023年上半年,嘀嗒出行實現營收3.96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49.17%。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為8572.0萬元,較2022年同期的3004.1萬元實現翻倍增長。
順風車平臺業務既是嘀嗒出行的“成名作”,也是其收入的“壓艙石”。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上半年,嘀嗒出行來自該項業務的收入分別為6.72億元、6.95億元、5.14億元和3.7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均維持在九成左右。
就交易總額和達成次數而言,嘀嗒出行于同期內分別促成了1.46億次、1.29億次、9420萬次和6450萬次順風車搭乘,對應的交易總額分別為81億元、78億元、61億元和43億元,平均服務費用率分別為8.3%、9.0%、8.5%和8.7%。
值得一提的是,在擴大業務覆蓋范圍的同時,嘀嗒出行也順應智能化出行方式的發展,不斷提升其數據處理、地圖算法、風險控制及移動APP開發方面的技術能力,以服務其不斷增長的用戶群。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度及2023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734.6萬元、6007.1萬元、8899.5萬元和5730.5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6.3%、7.7%、15.6%和14.5%,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共計205名成員,約占其員工總數的52.0%。
持續的高研發投入,推動了嘀嗒出行的智能化產業成果落地。2022年,嘀嗒出行啟動了40個新的研發項目,主要涉及AI算法設計、銷售及營銷管理、大數據技術、地圖POI搜索及路線規劃。
不僅如此,嘀嗒出行還預期于2023年和2024年分別啟動13個和2個研發項目,并計劃招聘約196名研發人員,提升整體技術能力,推動平臺匹配效率提升,及中國出租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