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樹蘭醫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樹蘭醫療”)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材料。貝多財經了解到,樹蘭醫療曾于2021年4月委聘中金公司任其A股上市的輔導機構,但最終選擇轉戰港股。
據招股書介紹,樹蘭醫療是一家集健康醫療服務、醫學科研、醫學教育為一體的醫療集團。該公司在招股書中稱,其深耕疑難危重病領域多年,具備在全國范圍內提供健康醫療服務、醫院管理服務和平臺服務的綜合能力。
據介紹,樹蘭醫療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李蘭娟夫婦創立,是一家“院士辦醫”模式的醫療企業。而同為“院士辦醫”典型代表、專攻血液病領域的陸道培醫療也正在沖刺港股上市,于2023年7月5日遞表港交所。
天眼查信息顯示,樹蘭醫療成立于2013年11月,共對外投資了18家企業。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3.71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鄭杰,股東包括上海樹蘭投資有限公司、葛飛宇、國壽成達等。
目前,樹蘭醫療擁有樹蘭(杭州)醫院、樹蘭(安吉)醫院和樹蘭(衢州)醫院三家社會辦綜合醫療機構。其中,樹蘭(杭州)醫院是少數獲評三級甲等醫院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并于2017年成為通過JCI認證的國際醫院。
截至2023年3月31日,樹蘭醫療的樹蘭(杭州)醫院已開設1000張床位,并設有46個臨床專科和13個醫技科室,是中國唯一一家能夠同時開展肝、腎、心、肺四大器官移植的社會辦醫療機構。
醫院管理服務方面,樹蘭醫療提供綜合管理服務和學科管理服務兩大模式。截至2023年3月31日,樹蘭醫療已與14家醫院簽署醫院管理服務協議,合作醫院覆蓋福建、重慶、河南、山東、廣東、云南、安徽等省份及直轄市。
此外,樹蘭醫療還提供多項平臺服務,包括數字醫療平臺服務、醫療檢驗服務、臨床試驗服務和供應鏈服務,在促進由自營醫院和合作醫院醫療網絡運營和擴展的同時,向醫療網絡以外的客戶提供服務,使其收入進一步多元化。
多點布局的運營模式,為樹蘭醫療帶來了不俗的市場地位。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疑難危重病出院患者總人數計算,樹蘭醫療在浙江省所有社會辦醫療機構中排名第一,在社會辦和公立醫療機構中排名第三。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樹蘭醫療的營收分別為16.18億元、15.48億元和17.78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6411.2萬元、-8228.9萬元和-1.11億元,于2021年開始由盈轉虧,且虧損額度不斷拉大。
按照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樹蘭醫療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22億元、2117.7萬元和630.4萬元。不難看出,樹蘭醫療在這個維度上已經實現長期盈利,具備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
進入2023年后,樹蘭醫療的業績表現趨于穩健。具體來看,該公司于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4.86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3.82億元增長27.23%;期內虧損較2022年同期的4106.3萬元收窄至3154.5萬元,經調整凈利潤為482.1億元。
招股書顯示,健康醫療服務是樹蘭醫療營收的主要來源。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該項業務的收入分別為12.18億元、11.11億元、12.96億元和3.76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75.3%、71.8%、72.9%和77.5%。
其中,樹蘭(杭州)醫院是健康醫療服務的業績基石。具體來看,樹蘭醫療來自樹蘭(杭州)醫院的收入分別為11.97億元、10.57億元、10.61億元和2.95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4.0%、68.3%、59.7%和60.7%。
此外,樹蘭醫療旗下的樹蘭(安吉)醫院和樹蘭(衢州)醫院分別于2021年5月和2022年5月投入運營,業績都頗具成長性。其中,樹蘭(衢州)醫院甫一運營便實現營收1.04億元,與已運營一年的樹蘭(安吉)醫院旗鼓相當。
需要指出的是,新開業的醫院通常需要一定的運營時間,才能達到與成熟醫院相近的利用率。因此在擴展醫療網絡的同時,樹蘭醫療的毛利水平也受到了新開設的兩家醫院影響,存在一定的波動。
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樹蘭醫療的毛利分別為3.33億元、2.55億元、2.68億元和7755.6萬元,對應的毛利率分別為20.6%、16.5%、15.1%和16.0%。
樹蘭醫療亦在招股書中提示,該公司可能無法通過有效管理不同階段的醫院數量及組合,在業務擴張與盈利能力之間取得并維持最佳平衡。此外,處于任何爬坡階段的醫院可能表現不佳,都將對其整體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