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碧桂園(HK:02007)發布《內幕消息 財務資料之更新》公告稱,根據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個月未經審核管理賬目之初步評估及現時可獲得之其他數據,該公司預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可能錄得未經審核凈虧損。
圖片來源:貝多財經拍攝。
對于2023年上半年預計虧損,碧桂園在公告中解釋稱,主要是由于房地產行業銷售下行的影響,導致房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物業項目減值增加;以及外匯波動造成預期凈匯兌損失所致。
相比之下,碧桂園2022年6月30日半年度(即“2022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約為人民幣19.1億元,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約49.1億元。碧桂園在公告中表示,在最終確定2023年上半年綜合中期業績之前,該公司仍在編制綜合賬目。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7月24日,大摩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將碧桂園評級下調至減持,并大削目標價,由2.3港元大降至0.9港元。前不久,花旗也維持對碧桂園“中性”評級,但目標價由2.5元降至1.6元。
而截至2023年7月31日收盤,碧桂園的股價報收1.58港元/股,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6.51%,總市值約為436.68億港元。拉長時間來看,碧桂園自2023年初至今的累計跌幅為40.82%,碧桂園服務的累計跌幅則達到52.63%。
事實上,支撐碧桂園銷售額快速增長的是公司大手筆加杠桿。自2007年4月港股上市至2018年度,碧桂園總負債年復合增長率為48.23%,相應總資產增長為37.24%,債務增速遠超越資產增速。
此外,時間來到2020年,碧桂園當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驟降了818.32億元。2021年,碧桂園積極抓回款,并發行了高額利息債券,債務結構得到優化。
但碧桂園下行之勢并未改變。2022年財報顯示,碧桂園收入約為4303.71億元,較2021年度的5230.64億元下降約17.7%;全年凈虧損60.52億元,這是碧桂園自2007年在香港上市至今,首次出現全年虧損的情況。
緊接著,碧桂園2023年Q1業績再度下滑也早在預料之中,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僅為945.6億,同比減少22.41%。不僅如此,其今年前5月銷售額只有1399億元,相較于2022年同期的2011.9億元,直接下降了30.46%。
而今,碧桂園的一紙公告,則表明了其在2023年上半年將錄得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