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7月26日,恒大汽車(HK:00708)連續發布了2021年、2022年中期及2022年三份業績報告。這也是恒大汽車自2022年4月1日起停牌以來,首度公開自身的“賬單”。
財報數據顯示,恒大汽車2021年和2022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5.31億元和1.34億元,年度虧損分別為563.44億元和276.64億元。換句話說,僅在2021年和2022年的兩年內,恒大汽車的虧損額度就達到840億元。
據了解,恒大汽車的前身為恒大健康,主營業務為醫療保健等養生空間項目。隨著新能源汽車浪潮席卷而來,其母公司中國恒大(03333.HK)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布局愈發重視,2020年7月,恒大健康正式更名為恒大汽車。
更名完成以后,恒大健康的健康業務均平移至恒大汽車名下。也就是說,在恒大汽車的業務體系中,既包含了原有健康領域的住宅及物業發展項目,又囊括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項目。
從收入構成來看,恒大汽車2021年來自于健康管理部分的收入為24.59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97.16%;來自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收入為7237.6萬元,2022年這一指標則為1.88億元。
2020年,恒大汽車的健康管理分部收入為15.39億元,占比遠遠高于新能源汽車分部。不難看出,恒大汽車的主要收入由健康管理業務貢獻,而新能源汽車業務則“相形見絀”。
另據貝多財經了解,恒大汽車于曾2021年底宣布將經營重點放在新能源汽車分部,并逐步淘汰和終止健康管理業務。2022年財報顯示,恒大汽車已將健康管理業務分至“終止經營業務”領域進行核算。
截至目前,恒大汽車“現存”的業務包括鋰電池銷售、提供技術服務、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銷售等新能源汽車業務領域。2022年,恒大汽車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收入為1.34億元,相較于2021年的7498.6萬元增長了78.70%。
其中,尤以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業務的收入增長最為顯著。該項業務收入由2021年的174.8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6062.7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也從2021年的2.33%提升至45.24%。
而拉動恒大汽車該項業務收入增長的“主要功臣”,是其于2022年實現量產的自有品牌恒馳5。該公司在財報中披露,截至報告期末,其已交付超過320輛該等車型,并在多個城市建設展示體驗中心、銷售中心以及售后服務中心。
但如今,恒大汽車仍是“債臺高筑”。截至2022年末,恒大汽車的總負債為1838.72億元,2021年同期為1829.08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恒大汽車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116.26億元,逾期商票累計約185.12億元。
財務危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恒大汽車新能源汽車的正常生產經營。今年4月24日,恒大汽車方面宣布,由于資金不足,其天津工廠暫緩生產恒馳5。直至生產停滯一個月后的5月23日,該工廠才進入復產階段。
今年5月,恒大集團發布公告稱,擬收購恒大汽車手中包括21個恒大養生谷項目、5個恒大健康城項目和21個各類物業開發項目在內的47個住宅及物業發展項目,初始代價2元,而這些項目均來源于恒大汽車的健康管理業務。
在收購項目的同時,恒大集團也將承接來自恒大汽車約247.89億元的負債。這也意味著,交易完成后,恒大汽車的“混合型”業務模式就此落下帷幕,真正實現了向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轉型。
恒大集團方面亦表示,重組可優化恒大汽車的架構,讓其專注發展新能源汽車分部,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這將有利于恒馳汽車發展。不難看出,恒大汽車與其母公司都正在為維持正常生產經營而絞盡腦汁。
不過,作為母公司的恒大集團同樣陷入了財務的泥潭之中,難言自保。
7月17日,恒大集團公布了其2021年、2022年中期及2022年財報。過去兩年中,該公司的凈虧損累計達8120.03億元。截止2022年底,恒大集團的負債總額約2.44萬億元,資產總額為1.84萬億元,亦存在資不抵債的情況。
恒大汽車剝離健康管理業務帶來的地產項目,本意是想“輕裝上陣”,走低負擔、高口碑的道路。但就目前其與其母公司的財務表現及“拆東墻,補西墻”的戰略而言,恒大汽車的未來仍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