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上海汽車空調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汽配”)將于7月21日接受上市委審議。據貝多財經了解,上海汽配已于7月13日更新了招股書(上會稿)。
本次沖刺IPO,上海汽配擬募資7.83億元,將用于浙江海利特汽車空調配件有限公司年產1910萬根汽車空調管路、年產490萬根燃油分配管及其他汽車零部件產品建設、研發中心建設、補充流動資金,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其中,浙江海利特汽車空調配件有限公司為上海汽配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汽車空調配件及其他汽車配件。天眼查信息顯示,前者成立于2018年1月,注冊資本為1.00億元,法定代表人為王游沼。
本次上市前,上海汽車空調器廠有限公司(下稱“汽空廠”)持有上海汽配44.24%的股份,為其控股股東;北蔡鎮人民政府通過汽空廠間接控制上海汽配44.24%的股份,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一、三十年資深企業,與知名車企長期合作
招股書介紹,上海汽配是一家主營汽車空調管路和燃油分配管等汽車零部件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制造商,具備了與主機廠共同開發的整體配套方案設計能力與生產制造能力。
作為國內較早一批從事汽車空調管路等零部件研發的企業,經過三十余年對產品開發和質量管控能力的積累,上海汽配形成了以汽車空調管路為主,燃油分配管為輔的產品體系,并向市場陸續推出變速箱冷卻油管等汽車零部件。
目前,上海汽配已與包括Volkswagen AG、一汽-大眾、上汽集團、捷豹路虎在內的多家整車廠和聯合電子、博格華納(上海)等汽車零部件一級供應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產品覆蓋大眾途觀、別克、奧迪等多款暢銷車型。
二、營收穩中向好,2023年一季度增幅超30%
上海汽配的業績表現十分不俗。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即“報告期”),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88億元、13.91億元和16.36億元,穩中有增。
就盈利能力而言,上海汽配于2020年錄得歸母凈利潤1.27億元。2021年,因上游材料價格上漲,及其對上海日輪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等因素的影響,該公司的歸母凈利潤下滑至9529.01萬元,2022年則再度回升至1.29億元。
進入2023年后,得益于來自新增客戶銷售收入的增長,上海汽配的經營狀況穩中向好。
具體來看,上海汽配2023年第一季度的營收為3.89億元,同比增長32.04%。此外,該公司分別錄得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3940.73萬元和3895.81萬元,均較2022年同期增幅超過50%。
同時,上海汽配預計其2023年上半年將實現營收7.50億元至8.50億元,同比增長9.53%至24.14%;歸母凈利潤約7000萬元至8500萬元,同比增長48.97%至80.89%;扣非后凈利潤約6900萬元至8450萬元,同比增長52.92%至87.27%。
三、依賴汽車空調管路產品,毛利率存波動
貝多財經發現,汽車空調管路不僅是上海汽配的“明星產品”,也是關乎該公司業績變動的“重要命脈”。
報告期內,上海汽配來自汽車空調管路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56億元、9.85億元和12.02億元,穩定占據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75%左右,是拉動其營收向上攀升的重要增長點。
報告期內,上海汽配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1.64%、16.51%和18.61%。其中,80%以上的毛利由汽車空調管路貢獻,對應的毛利分別為2.05億元、1.84億元和2.41億元,占比分別為83.08%、84.02%和81.19%。
此外,上海汽配主營業務毛利率的波動也與該公司汽車空調管路產品的毛利率變化息息相關。
由于2021年原材料傳感器等電子元器件等采購單價的上漲,汽車空調管路產品平均銷售成本從44.08元/根增至50.15元/根,雖然上海汽配亦對該產品單價進行了上調,但無法完全彌補成本上漲對其毛利率產生的影響。
因此,上海汽配2021年汽車空調管路產品的毛利率為18.66%,相較2020年降低了5.3個百分點。同一時期,上海汽配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也由2020年的21.64%降至2021年的16.51%。
2022年,得益于上海汽配對其新增客戶“客戶1”銷售的產品毛利率較高,盡管銷售成本持續增長,但該公司汽車空調管路產品的毛利率回升至20.02%;主營業務毛利率則增至18.61%,回升了2.1個百分點。
四、結語
目前,上海汽配產品的主要供給對象是傳統燃油汽車,但受益于碳中和及清潔能源領域相關政策影響,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態勢,傳統燃油汽車正面臨著被新能源汽車擠占市場的壓力與挑戰。
但上海汽配并未靜觀其變,而是選擇加碼。報告期內,其來自新能源汽車空調管路的銷售收入從2020年的4203.79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3.0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68.78%,占比也從2020年的4.91%躍升至2022年的25.26%。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汽配生產的汽車空調管路既可應用于傳統燃油汽車中,又可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中。也就是說,在適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道路上,上海汽配現有的汽車空調管路產品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未來,上海汽配如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再下一城”,此次上會能否順利?筆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