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近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北京諾康達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康達”)將于2023年7月20日接受上市委的審議,并于7月13日更新了招股書(上會稿)。
據招股書披露,本次沖刺上市,諾康達擬募集資金7.5億元,分別用于藥物制劑技術升級及智能化生產項目、藥品研發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實際上,諾康達的上市之路并不順利,近幾年的經營業績也如“過山車”般上下浮動,業績的可持續性亦遭到了上市委的質疑。歷盡坎坷,諾康達能否“守得云開見月明”?
一、屢敗屢戰,四年上市路茫茫
天眼查信息顯示,諾康達成立于2013年7月,法定代表人為陳鵬。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7062.69萬元,主要股東包括陶秀梅、泰然橫欣、王春鵬等。
招股書介紹,諾康達是一家以制劑技術為核心,以藥學研究為主、臨床研究為輔的綜合研發服務CRO(合同研究組織)企業。簡單來說,該公司是一家為各類制藥企業及藥品研發投資企業服務的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機構。
成立至今,諾康達已與超過160家醫藥企業達成合作,并為合作伙伴獲得批件共119個,其中包括95個藥品生產批件、7個原料藥備案號和17個臨床批件。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醫藥行業研發資金投入持續的增長,國內醫藥企業、新興醫藥投資方對醫藥研發需求的逐步釋放,近年來CRO市場正處于持續快速發展態勢。
Frost & Sullivan (沙利文)數據顯示,2015 年至 2019 年,我國 CRO 市場滲透率從 27.5%提升至 34.7%。2022年,中國CRO市場規模預計約為130億美元,并預計以30.68%的復合年增長率在2024年增長至222億美元。
僅成立六年,諾康達就啟動了上市計劃。
2019年4月,諾康達向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但于同年7月主動撤回。特別說明的是,該公司還因招股書(申報稿)相關信息披露不規范收到了上交所的警示函。
沉淀一年有余后,2021年8月,諾康達與中信建投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并在北京證監局進行備案,同樣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但從“科創板”調整至“主板”,最后卻無疾而終。
而在2022年6月29日,諾康達則向深圳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改道創業板。在經歷數輪問詢后,諾康達于2023年5月18日上會,但卻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暫緩審議。
二、業績波動,可持續性遭質疑
最新招股書顯示,諾康達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下稱“報告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7億元、2.14億元和 2.7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50.10萬元、5922.11萬元和8414.23萬元,均呈穩定上升趨勢。
得益于仿制藥開發業務持續增長和自主立項研發服務特醫食品收入增加,諾康達2023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穩步增長。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收5725.15萬元,同比增長25.35%;歸母凈利潤為1407.44萬元,同比增長227.97%。
同時,諾康達預計其2023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約為1.48億元至1.52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20.77%至24.04%;扣非后凈利潤約為3550.00萬元至3650.00萬元,同比增幅約為11.15%至14.29%。
拉長時間來看,諾康達的業績表現卻并不算穩定。
結合此前招股書可知,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諾康達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5億元、1.52億元和1.4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757.77萬元、2560.50萬元和2250.10萬元,連年走低。
也就是說,諾康達的業績如同“過山車”一般,先后經歷了2018年到2020年的驟降。而在2020年至2022年,諾康達的營收、凈利潤則重新實現增長,業績可持續性有待商榷。
事實上,諾康達的業績波動問題也遭到了深交所上市委的質疑,并要求其現場說明前次撤回申報材料后業績先大幅下降、后大幅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及是否存在調節利潤或業績虛假問題。
貝多財經了解到,諾康達在對深交所落實函的回復中提到,導致其2018年至2020年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客戶項目終止和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而2020年至2022年營收上升則得益于該公司服務的仿制藥客戶數量和新增合同金額的增加。
具體來看,2019年,亦嘉新創終止了與諾康達協議的20個委托研發項目。基于此,諾康達來自前者的收入較2018年降低了3350.87萬元,成為該公司營業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進入2020年后,諾康達的新簽客戶數量、訂單金額和業務范圍均較2018年與2019年有所提升和擴大。報告期內,該公司新簽訂合同的金額分別為3.53億元、5.20億元和 4.88億元,新簽合同客戶數量分別為46名、35名和48名。
與此同時,諾康達仿制藥業務規模也在穩步增長,新藥和自主立項項目正逐步形成收入。報告期內,諾康達來自人仿制藥開發、一致性評價業務以及相關的臨床研究業務合計分別實現營收1.44億元、1.67億元和2.20億元,為其業績增長的主要來源。
另外,諾康達于2021年實現了創新藥(1類新藥、改良型新藥)、醫療器械、特醫食品的階段性研發突破,并正式投入市場。2021年和2022年,該公司來自自主立項研發服務的收入2198.36萬元和2492.99萬元。
充足的在手訂單,也為諾康達業績持續穩步釋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報告期各期,該公司在手的訂單金額分別為 5.82億元、7.88億元和 9.31億元,金額較大且呈上升趨勢。
整體而言,雖然諾康達的業績已于2021年開始逐步恢復元氣,但其總體業績規模相較于藥明康德、康龍化成為代表的全面綜合型CRO公司,及陽光諾和、百誠醫藥等同行業可比公司來說仍然較小,抵御市場風險十分有限。
諾康達未來業績的成長性及可持續性,還需要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