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1個月后,曠視科技的狀態有所更新。
4月12日,貝多財經發現,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曠視科技)的申報狀態變更為已問詢,更新時間為2021年4月12日。據了解,曠視科技的招股書曾在3月12日獲得科創板受理。
此前的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本次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53億份CDR,擬募集資金60億元,用于基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AI 視覺物聯網解決方案及產品開發與升級項目等。
早前,曠視科技曾于2019年8月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因因超過6個月未有進展,其在港交所的申請狀態為“失效”,宣告首次沖擊上市失敗。而在2020年,曠視科技與中信證券達成IPO輔導協議,準備在科創板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4月,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稱,“對上市其實沒有那么在意,有很多永遠都沒有上市的企業也非常優秀”。但很快,曠視科技便在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
根據曠視科技招股書,曠視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3.04億元、8.54億元、12.60億元;2020年前9個月(前三季度),曠視科技的營收為7.16億元。
報告期內,曠視科技的凈虧損分別為7.75億元、28.0億元、66.43億元與28.46億元;扣非后凈虧損分別為2.4億元、5.65億元、12.49億元與10.4億元。曠視科技稱,截至2020年9月末,其累計未彌補虧損為142.50億元。
相對而言,曠視科技的虧損規模要遠遠超過云從科技、依圖科技等其他“AI四小龍”成員在對應報告期內的虧損之和。其中,依圖科技的IPO申請于2020年11月4日獲得上交所科創板受理,但在2021年3月中止審核。
依圖科技的招股書顯示,其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6871.89萬元、3.04億元、7.167億元、3.81億元;對應的凈虧損分別為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13.03億元,累計虧損72.86億元。
云從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億元、8.07億元、2.21億元;凈虧損分別為1.06億元、1.80億元、17.08億元與2.86億元,累計虧損22.86億元。
作為科技型企業,曠視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分別約為2.02億元、6.06億元、10.35億元與7.4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6.50%、70.94%、82.15%與104.16%。
另據了解,2020年9月,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曾稱,其在早期幫助曠視科技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螞蟻集團)等合作伙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并在隨后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
輿論發酵后,螞蟻集團、曠視科技與李開復均予以澄清。盡管螞蟻集團、曠視科技堅稱人臉數據及用戶隱私不涉及共享和傳輸,但依然引起了網絡上對于人臉數據安全性、人臉識別使用邊界的討論。
早前,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陌陌(NASDAQ:MOMO)推出的換臉軟件ZAO曾通過AI人工智能技術將電影或者電視劇片段中主角的臉進行替換形成新的視頻,但因隱私泄露、肖像濫用等相關安全問題,而被叫停并下架。
2019年9月,工信部就ZAO這一軟件的網絡數據安全問題開展問詢約談。2019年9月,國家網信辦回應AI換臉軟件ZAO涉嫌侵權,并且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規定監管。
貝多財經了解到,2021年的“3.15”晚會也點名采集人臉信息的攝像頭,包括萬店掌、悠絡客、雅量科技、瑞為信息等。其中,萬店掌公司薛經理表示,其平臺“目前擁有的人臉數據量已經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