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和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逐漸成熟,這種消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這一點,從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萬物新生(愛回收)集團(紐交所股票代碼:RERE,下稱“萬物新生”)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就可以窺得一角。
從財務數據來看,萬物新生的表現十分強勁,具有穩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增長潛力。一方面,萬物新生的營收持續實現高速增長,品牌力持續向上。另一方面,萬物新生的non-GAAP利潤再創新高,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業績向好背后,萬物新生做對了什么?
一、營收利潤實現雙增長,non-GAAP利潤創新高
翻開財報可以看到,萬物新生的核心數據十分亮眼。
具體來看,2023年第一季度,萬物新生實現總收入28.72億元,同比增長30.2%,超出早前指引上限,經營韌性彰顯。事實上,伴隨著消費重啟、線下商業的進一步恢復,萬物新生的業績進入增長高通道。
據了解,萬物新生的營收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為1P(自營)業務和3P(平臺)業務。本季度,萬物新生的自營產品銷售收入達到25.8億元,保持了34.9%的高增長態勢。經過平臺業務效率優化,萬物新生2023年第一季度的平臺服務收入為3.0億元,平臺收費率為5.46%,與2022年同期的4.15%相比得到了明顯提升。
在營收增速達到30%以上的同時,萬物新生的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2023年一季度,萬物新生的non-GAAP經營利潤達到4438萬元,同比增長1050.4%,利潤率由2022年同期的0.2%提升至1.5%,均創下歷史新高,并且實現了連續三個季度的運營盈利;non-GAAP凈利潤為5011萬元,non-GAAP凈利率達1.7%,扭虧為盈。
之所以能夠扭虧為盈,主要得益于萬物新生形成的規模效應。同時,萬物新生調整經營策略,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費用。2023年第一季度,萬物新生的履約費用為2.66億元,同比下降10.1%。另外,萬物新生的銷售費用也有所減少。
財報還顯示,萬物新生的現金儲備也十分豐富。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萬物新生的綜合現金儲備總計為25.0億元。雄厚的經濟實力既能為其經營實現持續輸血,也能夠保持“滿電”狀態,為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門店數量與業務齊擴張,一同為業績賦能
在“非標”二手消費電子領域,如何實現標準化銷售始終是市場的核心問題,能夠及時進行溝通、提升消費體驗和效率的線下門店就成為了二手交易市場供應鏈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
為了破解信任難題,提升流通效率,萬物新生對線下門店的布局可謂是不遺余力。截至2023年3月31日,萬物新生的線下門店覆蓋城市達269座,門店總數達1935家。
不僅看重門店數量的提升,萬物新生還要確保門店質的有效提升。今年3月底,愛回收于深圳成功舉辦2023年合作伙伴大會,由管理團隊、商家代表進行分享,愛回收為加盟商做選址、陳列、標準賦能,共同提升C2B回收服務能力。
在現有線下門店深度、廣度并重的同時,萬物新生也繼續推進多品類回收業務。其在試點門店內增設攝影器材、箱包、腕表、黃金、名酒、鞋服等品類的回收,旨在挖掘其回收業務的深度,以滿足用戶多元的回收需求。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萬物新生的多品類回收主力門店數量超過100家,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廣州、杭州和重慶等城市。隨著多品類運營能力和用戶服務能力的提升,多品類回收業績也實現了快速增長,除手機3C以外的新品類單月GMV突破7000萬元。
三、自動化體系降本增效,產業鏈增值拓寬利潤空間
萬物新生能夠實現業績的穩健發展,也離不來其對持續投入自動化能力建設的重視。
自動化運營體系的投產能夠提升規模效應和運營效率,疊加由數字化管理系統帶來的門店回收和交付流程標準化程度的提升,共同實現了non-GAAP履約費用率的逐年下降。第一季度內,萬物新生non-GAAP履約費用率為9.1%,相較去年同期的12.8%實現顯著優化,降本增效頗具成效。
據貝多財經了解,繼2022年底完成華南東莞運營中心的自動化升級后,萬物新生將持續投入自動化技術(RERE InnoTech),預計未來其履約費用率還將進一步下降。
不僅如此,萬物新生還不斷增強自身合規翻新的標準化整備能力。一季度內,萬物新生合規翻新業務 “煥新機”整體銷售額環比提升至1.45億元,其中toC銷售額增長至1.4 億元。在為用戶提供更權威、更有品質保障的二手產品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幫助平臺實現搭建更完整的產業鏈,獲得更大的增值利潤空間。
萬物新生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陳雪峰表示:“我們從二手電子產品回收出發,打造門店端的履約護城河,探索更多品類的回收服務能力,持續通過自身供應鏈效率的提升以回饋用戶。”
展望未來,萬物新生將繼續加強合規維修整備完善產業鏈價值、持續投入并放大自動化效能,助力循環消費的長期發展,以放大國內領先回收品牌“愛回收”的價值,鞏固其在市場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