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和唯品會最新季度財報里,降本增效依然是主旋律。在阿里2023財年第三財季業績報告中,營收高達2477億,高于市場預期,凈利潤更是實現499億,遠高于去年同期。利潤的改善,恰恰說明阿里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財報期內,阿里的營業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基本沒變,維持在60%上下,但產品開發費用、銷售和市場費用出現大幅降低,其中產品開發費用降低14%,銷售和市場營銷費用更是下降接近17%。也就是說,電商巨頭并不缺錢,但是更注意節省了。
同樣,在唯品會公布的2022年Q4財報及2022全年財報中,也透露出省錢的味道。2022年,唯品會實現凈營收1032億元,凈利潤為68億元,同比增長14%,和往年一樣表現非常穩定。
不過具體到各費用支出,營銷、技術內容及行政費用均出現不同幅度降低。其中,營銷支出同比大幅下降17.6%;技術和內容支出費用同比下降7.8%;一般和行政費用同比下降5.2%。
看完兩家的財報數據,有人說電商行業已經告別了一路狂奔的時代,阿里唯品會不敢花錢了。前半句感到很是認同,互聯網下半場電商企業更加注重質量而不是增量;但后半句卻有偏差,這些企業不是不敢花錢,而是資金流向發生了改變,希望用到更有意義的地方。
阿里變得更加務實了,企業大筆的資金流向科技、物流,阿里云業務營收過去8年增長了57倍,未來3年阿里還要拿出70億推動云技術繼續出海。阿里搞物流也是野心勃勃,前幾天還提出拿100億,建設一支上萬人的大家電裝送師傅團隊。
同樣,唯品會在其他方面追求節省,卻更愿意為用戶增加開支,提升他們的消費體驗。例如平臺拉著順豐長期堅持退換購上門服務,成本肯定是大幅增加了,但消費者網購更方便了。不少網友感慨,選擇唯品會購物就是圖它服務好,快遞上門更省心。
或者唯品會在去年上線了正品鑒定中心,里面的設備都屬于行業頂尖,僅購入就花費數十萬元。但這筆錢花得不虧,平臺上奢侈品、珠寶、大牌鞋履等高價值特賣商品,都是經過多次交叉鑒定才上架,相當于給消費者又吃了一顆定心丸。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唯品會超級VIP活躍用戶數量增至670萬,對線上消費的貢獻占比提升至41%。這意味著,唯品會“以人為本”的戰略卓有成效,平臺增加開支打造更完善的消費環境,換來了用戶粘性的高增長。
降本增效從來都是兩個詞匯,不能只看到“降本”卻不提增效,阿里下血本搞科技是在投資未來;唯品會為提升用戶消費體驗,成本增加幾倍也在所不惜,變相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無論阿里還是唯品會,本質上就是在追捧理性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