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港交所上市公司福祿控股(HK:02101)發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的2020年度業績報告。據了解,這也是福祿控股自2020年9月份在港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
財報顯示,福祿控股2020年度營收3.28億元,同比2019年的2.42億元增長36%;凈利潤1.21億元,同比2019年的8063.8萬元增長49.97%;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為1.53億元,2019年為1.06億元。
與頭部差距大,股價長期低于發行價
據了解,福祿控股是一家第三方虛擬商品及服務平臺運營商,向客戶提供不同行業的虛擬商品銷售及增值服務,涉及的行業包括文娛、游戲、通訊及生活四大行業,被稱為"SAAS+第三方虛擬商品及服務第一股"。
2020年9月18日,福祿控股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8.90港元,為發行區間6.9-8.9港元的最高位置。同時,福祿控股還在香港獲得超過1500倍的認購,超越了2020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農夫山泉。
不過,福祿控股的股價表現并不算好。IPO收入,其開盤價為9.3港元,較發行價上漲4.5%,盤中一度大漲超過19.78%至10.6港元。截至收盤,福祿控股的股價回落至9.18港元,首日收漲3.15%。
而后,福祿控股一路走低,在上市后的四個交易日便跌破發行價,還在2020年12月4日跌至5.04港元,較IPO發行價跌去43.37%。直至2021年2月,福祿控股才重回發行價。
截至2021年3月26日,福祿控股的股價仍低于IPO發行價,低于8.9港元。按此計算,福祿控股的總市值約為35億港元。作為一家頭戴"SAAS光環"的上市公司,福祿控股的表現不如人意。
相對而言,同樣在港交所上市的SaaS概念股,微盟集團、金山軟件、移卡等,則在2020年內持續走高。此外,福祿控股的市值也遠低于微盟集團、金山軟件、移卡等。
與其他SaaS平臺相比,福祿控股的GMV規模相對較小。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第三方虛擬商品及服務平臺運營商整體GMV規模為4065億元,市場占比前十的玩家合計GMV 1956億元,占總市場的比例為48.1%。
其中,福祿控股排在第六位,僅占據3.2%的市場份額。根據福祿控股此前招股書,其2017年、2018年、2019年的GMV分別為133.87億元、133.04億元、128.15億元,呈現逐年下滑狀態。
2020年,福祿控股的GMV為145.53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13.56%。而同期,中國有贊服務商家的GMV為723億元,寶尊電商2020年的GMV為556.9億元,均遠超福祿控股。
營銷費用翻倍,研發投入占比卻下滑
按商業模式劃分,福祿控股的業務主要有兩大板塊:虛擬商品銷售、增值服務。其中,虛擬商品銷售(與SaaS相關)是福祿控股最核心的業務。2017年、2018年、2019年,這一板塊的營收占比均超過90%。
而在2020 年,福祿控股將虛擬商品銷售中的“虛擬商品”字樣修改為了“數字商品”。與此同時,該板塊的收入由2019年的2.20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2.54億元,占比由91%減少至2020年的77%。
福祿控股創始人、董事長符熙表示,自2020年9月上市以后,資本實力得到進一步充實,“公司去年開始加快福祿開放平臺新SaaS應用的上線速度,持續的研發投入鞏固了公司在第三方數字商品市場的地位。”
福祿控股創始人、董事長符熙
相對而言,福祿控股來自于增值服務的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21%,對應的收入金額為6763.5萬元。據貝多財經了解,該項業務主要是網店運營服務,起步于2017年,2019年這一數據為2022.5萬元(占比為8%)。
所謂網店運營服務,就是幫助第三方網店完成裝修、上貨、推廣、策劃、引流等一系列運營服務。此前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第一季度末,第三方網店代運營數量分別為2、6、11、15家。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福祿控股經營網店合計85家,其中47旗艦店獲客戶授權,較2019年的31家同比增長51.6%;數字商品供應商1074家,同比增長62.2%;數字商品下游渠道用戶數量為1876,同比增長39.4%。
支出方面,隨著營收規模的增長,福祿控股的各項成本也在增加。財報顯示,其2020年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為6217.4萬元,同比2019年的3724.9萬元增加66.9%,占比總收入的比例為18.94%。
根據財報,福祿控股2020年的行政開支為5873.2萬元,而2019年為4754.9萬元,同比增加23.52%;研發成本費用在2020年為2557.7萬元,2019年為2050.8萬元,同比增長24.72%,占總收入的比例由8.48%降至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