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光衛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科創板上市。
本次沖刺科創板上市,長光衛星計劃募資26.83億元,將用于“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項目(二期)、“吉林一號”生態開放商城建設項目、“吉林一號·共生地球”建設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長光衛星是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位于吉林省長春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19.71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宣明,股東包括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等。
據招股書介紹,長光衛星專注于商業航天領域,是我國第一家集衛星研發制造、運營管理和遙感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在招股書中稱,其自主建設并運營管理著目前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吉林一號”。
截至2022年6月30日,長光衛星已取得授權發明專利140項、實用新型專利25項、軟件著作權376項,并先后承擔或參與了8項國家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30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據智慧芽數據顯示,長光衛星共有394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發明專利365項,占比92.64%。通過算法分析,長光衛星的專利布局主要專注在反射鏡、空間相機、無人機、空間光學遙感、高分辨率等技術領域。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長光衛星的營收分別為8456.01萬元、1.04億元、3.12億元和3551.57萬元;凈虧損分別為3.92億元、3.91億元、2.19億元和2.07億元;扣非后凈虧損分別為4.01億元、4.19億元、2.51億元和2.16億元。
長光衛星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主要原因系公司致力于建設“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每年需要承擔較大的衛星折舊成本及較高的研發投入。
同時,長光衛星從建設“吉林一號”衛星星座至形成系統的服務能力需要一定過程,且商業遙感衛星產業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培育過程,導致該公司前期銷售規模較小,銷售收入不能覆蓋同期發生的衛星折舊成本、研發費用、人員成本等支出。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長光衛星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擁有72顆在軌遙感衛星,涵蓋視頻、高分、寬幅、紅外、多光譜等多種光學遙感衛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以現有在軌衛星測算,“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23~25次重訪,具備全球一年覆蓋2次、全國一年覆蓋6次的能力,為國土安全、地理測繪、土地規劃、農林生產、生態環保、智慧城市等各領域提供了高質量的遙感信息和產品服務。
未來,長光衛星將以安裝一個全球無死角、全天時、全天候的太空監測網為目標,持續投入“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的建設,預計2023年底前實現138顆衛星在軌,具備全球任意點10分鐘的重訪能力。
同時,長光衛星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預計將在2025年底前實現300顆衛星在軌,具備全球天覆蓋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拓展高分辨紅外、高光譜、SAR等多種觀測手段,為客戶提供更為豐富的遙感數據產品。
據介紹,長光衛星不存在控股股東,也不存在實際控制人。報告期內,長光衛星的創始人宣明及其管理團隊負責長光衛星的日常生產經營,其他股東未參與發行人的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目前,宣明擔任長光衛星董事長、總經理職務。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宣明直接持有長光衛星的股份比例為2.7672%,宣明通過吉林長光、北京長光控制長光衛星的股份比例分別為0.8931%、0.8119%,即宣明及其控制主體持有長光衛星的股份比例合計為4.4723%。
同時,問宇航天、中元航天、卓燊創景、中興華盛、孫銘辰、趙永楊分別直接持有長光衛星20000萬股、18000萬股、3000萬股、2857.14萬股、1123.90萬股、2500萬股股份,上述具有一致行動關系的股東合計直接持股比例合計為24.0948%。
其中,問宇航天、中元航天的實際控制人為孫銘辰、孫露,兩人為姐弟關系;中興華盛的實際控制人為孫銘辰;卓燊創景的實際控制人為孫露。趙永楊與前述投資者的關聯方孫志彬之間存在出資資金往來等相關利益關系,因此視為前述投資者的一致行動人。
IPO前,方圓資產(SS)持股11.1692%,長春光機所(SS)持股11.1642%,問宇航天持股10.1492%,中元航天持股9.1343%,海南騫語持股7.2313%,深圳宸睿持股4.5672%,吉順投資持股4.2389%,吉星一號持股4.2119%,吉星投資持股3.1109%,宣明持股2.7672%。
同時,中吉金投持股2.5373%,深創投(CS)持股2.1748%,吉林海通持股1.8124%,卓燊創景持股1.5224%,海南凱星、杭州裕智、金凱葉、億信鼎、中金祺智、中興華盛均分別持股1.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