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紅張大奕網店“吾歡喜的衣櫥”關聯公司因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遭到監管部門處罰。
貝多財經了解到,近日,杭州大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因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被杭州市江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文書號為【杭江市監委九罰處字〔2021〕020號】。
處罰內容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的規定,建議對當事人銷售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行為處,責令停止銷售不合格產品;沒收違法所得242.2元,罰款500元。
根據工商信息,杭州大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注冊資本1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如涵電商創始人之一、如涵控股董事程科,該公司由如涵控股創始人、CEO馮敏全資控股。
貝多財經發現,杭州大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曾在2018年因存在其他廣告違法行為,被杭州市江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并罰款1500元,作出處罰決定日期為2018年10月29日。
除了擔任杭州大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程科還同時擔任上海如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如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杭州如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哇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10余家如涵控股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等。
貝多財經了解到,如涵控股(NASDAQ:RUHN)是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當前,如涵控股正在推進私有化一事。完成私有化后,代表著如涵控股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在此之前,如涵控股曾在新三板掛牌交易。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12.5美元/股。而截至2021年3月19日美股收盤,如涵的股價僅為3.38美元,較早前發行價的跌幅為72.96%。
換句話說,如涵控股的市值也蒸發了超過七成。據了解,買方集團將以每股0.7美元(或每ADS 3.5美元)現金,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如涵控股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
事實上,提出私有化如涵控股的買方集團,正是如涵控股的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沈超。而截至2020年7月31日,該公司已發行在外流通普通股420,956,644股。其中,馮敏持股51.5%,孫雷持股25.0%,沈超持股11.2%。
數據顯示,2019財年、2020財年,如涵控股的營收分別為10.93億元、12.96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940萬元、2640萬元。2021財年上半年,如涵控股營收5.29億元,凈虧損8780萬元。
2021財年第二財季(對應自然年2020年第三季度),如涵控股營收2.485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2.727億元下降約9%。報告期內,其凈虧損為3120萬元,2019年同期的凈虧損為501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涵控股還在財報中稱,其自營模式下的網紅數量從2019年同期的7個減少到3個,且自2020年4月起,由于相關的負面影響,其中一個頭部網紅的店鋪收入顯著下降。
據貝多財經了解,這一網紅指的正是如涵控股聯合創始人、CMO兼股東張大奕。早前數據顯示,2017財年、2018財年、2019財年前三季度,張大奕分別為如涵控股貢獻了50.8%、52.4%與53.5%、53.5%的收入。
2020年上旬,天貓淘寶總裁蔣凡妻子曾公開聲討張大奕稱:“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警告你,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老娘也不是好惹的。望自重,好自為之”。
此前,王思聰曾狠批如涵控股,稱其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業績虧損,營銷費畸高;二是對“張大奕品牌”依賴度過高,比例不健康;三是網紅模式沒有驗證成功,也沒有造出新KOL。
王思聰認為,如涵控股的錢花得莫名其妙,特別是2018年(對應2019財年)營銷費達到了1.46億元,令人費解,“花這么多營銷費用,那KOL的意義何在?如果停掉,業績又會如何?”
截至目前,如涵控股私有化一事尚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