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新形勢下的風險也在加劇。在這樣的環境下,機遇和挑戰并存。
8月9日,正值恒昌首屆“88財商節”期間,為洞察經濟趨勢,把脈市場變化,幫助投資者理順投資邏輯,恒昌在《恒心·七日談》直播欄目特別發布了“穩增長 信未來”——《2022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及資產配置策略指引》(以下簡稱《指引》)。
據介紹,《指引》是恒昌持續提升投研能力的成果體現,本次是自2018年首次發布以來的第六次連續發布。作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業,財富管理行業的投研水平十分重要,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伴隨著居民財富增長和資產配置從實物資產向金融資產轉變,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以宏觀經濟研究為引領,以資產配置策略制定為核心,以財富管理服務為導向,致力于提高在宏觀經濟基本面、細分行業和具體投資標的等方面的研究水平,積極發現投資機會,為投資人提供長期穩定的價值回報。
重點關注四大黃金賽道
《指引》顯示,2022年上半年,受地緣政治沖突、美聯儲加息以及全球通脹高企等因素影響,全球供給端和需求端均面臨下行壓力,工業生產、企業投資、居民消費、國際貿易增速放緩,經濟增速明顯回落,通脹水平全面上行,全球經濟滯脹風險加大。
展望下半年,《指引》指出,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通脹水平還將維持高位,“滯脹”風險持續加大。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加速收緊,帶動全球金融周期轉換,社會融資成本提高對經濟的負面效應將更加凸顯,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風險加大。
未來,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進一步緊縮,全球流動性日益趨緊。全球需求端和供給端均面臨下行壓力,居民消費、國際貿易、企業投資、工業生產增速放緩,經濟衰退風險不斷上升。全球債務負擔加重,新興經濟體金融脆弱性攀升。
《指引》預計2022下半年全球消費增速將進一步回落,各國普遍采取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將限制居民對耐用品的消費,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減少,負債消費成本提高,通脹對消費的負面效應將更加凸顯。整體而言,全球經濟將走向“低增長、高物價”困局。
談及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指引》指出,隨著財政、貨幣、產業鏈供應鏈等一攬子穩增長政策的落地實施,經濟有望充分發揮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優勢,實現增速逐季回升。《指引》顯示,預計中國GDP全年增長保持在約4%的合理區間。
投資機會方面,《指引》更看好中國資產表現。另外,《指引》認為,可重點關注新能源、硬科技、大健康、新消費四大領域的結構性機會。其中,新能源在四大黃金賽道首次排在首位。
7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下半年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宏觀政策 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線。隨著財政、貨幣、產業鏈供應鏈等一攬子擴內需、穩生產政策的落地實施,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充分發揮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優勢,實現增速逐季回升。
深挖內需潛力,尋求穩健發展
當前,中國正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符合創新、高效、節能、環保的領域發展前景更為廣闊,資本更為青睞。私募股權作為連接創新型中小企業與長期投資者的投資中介,在支持科技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代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興產業企業多為初創企業、中小企業,更傾向于通過私募股權獲得融資,為私募股權提供了大量優質資產。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世界金融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學術顧問宗良在發布中表示,得益于資本市場生態持續完善以及新興產業企業的發展,2022年上半年,中國私募股權整體上呈現穩健發展態勢。
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在A股一級市場中,科創板和創業板IPO募集金額占全市場募集總額的78%,其中,科創板募集金額占比達43%;創業板募集金額占比為35%。行業層面,半導體、技術硬件與設備、新材料、新能源、制藥、生物科技等代表新興產業方向的行業募資金額排列居前。
與此同時,A股一級市場融資火熱的賽道,二級市場也獲得了較好的回報。2022年4月27日A股跌至2863點低點,隨后開始反彈以來,市場體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點,尤其是新能源板塊一騎絕塵,領跑全市。
“雙碳”目標遠景規劃下,2022年上半年,以光伏、風電、氫能、儲能、鋰電池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向好,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獲得了資本市場的極大青睞。《指引》指出,宏觀層面和行業層面政策延續,新能源市場景氣度將持續保持高位。儲能領域、綠電、新能源相關基礎設施等領域將成為真正的政策發力點。
中國正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核心是向科技創新要發展動力。《指引》指出,以半導體、國防、數字經濟、專精特新等為代表的硬科技將獲得長足發展。
在大健康領域,《指引》指出,“健康中國”戰略明確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促使國民健康意識提升,許多人從被動接受治療轉為主動進行健康管理,醫療健康市場前景廣闊。隨著醫療改革深入以及醫療健康市場的迅速開展,醫療健康行業將保持高速成長。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影響,新型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國內消費恢復,促進了經濟企穩回升。《指引》指出,消費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雙循環”戰略引導下,中國立足國內循環,深挖內需潛力。伴隨著年輕人群(尤其是Z世代)成為新的消費主力,符合消費升級、細分領域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國潮品牌將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