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杭州晶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華微”,SH:688130)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據貝多財經了解,晶華微此次合計發行1664萬股,發行價為62.98元/股,募資總額為10.48億元。
上市首日,晶華微便跌破發行價。貝多財經發現,晶華微在7月29日的開盤價為57.50元/股,較IPO發行價下跌8.7%。截至收盤,晶華微的股價報58.15元/股,較發行價下跌7.67%,總市值約為38.70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晶華微成立2005年2月,是一家外商投資的IC設計企業。據招股書介紹,晶華微的主營業務為高性能模擬及數模混合集成電路的研發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醫療健康SoC芯片、工業控制及儀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
晶華微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的同行業競爭對手芯海科技、圣邦股份、思瑞浦、盛群、松翰科技等其他已上市模擬信號鏈公司的產品結構還包括語音控制芯片、家用電器類芯片、汽車電子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其他種類。
晶華微表示,其深耕帶有高精度ADC的信號處理SoC芯片技術,面向醫療健康、壓力測量、工業控制、儀器儀表、智能感知等下游終端應用市場,整合算法及應用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優質產品。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晶華微擁有核心技術10項,已取得授權專利20項,其中發明專利17項,取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25項。據智慧芽數據顯示,晶華微共有41項專利申請信息,主要專注在半導體、微處理器、輸入端、輸出端、集成電路等技術領域。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晶華微的營收分別為5982.96萬元、1.97億元和1.7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11.86萬元、1.00億元和7735.15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915.67萬元、9764.32萬元和6871.35萬元。
整體而言,晶華微的收入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最近三年,晶華微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0.25%。不僅如此,晶華微的凈利潤規模保持大幅增長,其中2021年略有回調,主要是,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紅外測溫信號處理芯片終端爆發性需求回落。
2021年,晶華微的紅外測溫信號處理芯片銷售收入從2020年的1.28億元下降至3,016.05萬元,同比收入下降。因此晶華微認為,該公司2020年業績大幅增長主要系新冠疫情拉動的產品需求,具有偶發性。
報告期內(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若剔除紅外測溫信號處理芯片形成的銷售收入后,晶華微其他芯片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844.59萬元、6964.24萬元和1.4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1.88%。
招股書顯示,晶華微2022年第一季度的營收為5377.59萬元,同比增長15.28%;凈利潤為2393.36萬元,同比增長11.13%;扣非后凈利潤2282.42萬元,同比增長8.07%。截至2022年3月31日,晶華微的資產總額為4.02億元。
貝多財經了解到,晶華微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難言增長。招股書顯示,基于報告期后的經營狀況,晶華微預計其2022年1-6月(2022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區間約9500萬元至1.05億元,同比減少6.33%至增長3.53%。
同時,晶華微預計其2022年上半年可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區間約4000萬元至4500萬元,同比減少8.01%至18.23%;預計可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凈利潤區間約3600萬元至4100萬元,同比減少13.62%至24.15%。
對于凈利潤同比有所下降,晶華微解釋稱,主要系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通過設立上海研發中心、西安研發中心等途徑持續引進優秀研發人才、強化研發隊伍建設,同時進一步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光罩費等流片投入增加,使得研發費用同比有所增長所致。
本次上市前,晶華微的實際控制人為呂漢泉與羅洛儀夫婦。其中,呂漢泉直接持股57.69%,通過景寧晶殷華間接控制公司9.10%的股份,羅洛儀直接持有公司14.34%的股份;同時,羅偉紹與羅洛儀系兄妹關系,為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其直接持有公司9.01%的股份。
因此,呂漢泉、羅洛儀夫婦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晶華微90.14%的股份。本次發行完成后,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控制權的比例將下降至67.61%,仍處于絕對控制地位。其中,呂漢泉為晶華微董事長。
未來,晶華微將緊緊把握住醫療健康、工業控制、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帶來的發展機會,自主創新研發出順應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產品,擴大產品系列,不斷為市場提供更為豐富的芯片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力爭保持領先的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