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能鏈智電(NAAS.US)登陸納斯達克引發廣泛關注。從充電行業來看,它能否復刻全球充電樁龍頭企業ChargePoint(CHPT.US)的翻倍走勢,這是投資人關心的命題。而從更大的新能源賽道看,背靠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新能源市場,能鏈智電能否復制曾經的特斯拉奇跡,也令人好奇。
6月13日,能鏈智電正式在納斯達克進行交易,而在此前的6月10日盤后,其已與瑞思教育(REDU.US)完成了合并。合并完成后,能鏈智電擁有21.4億股,股票存托憑證(ADS)和股份的比例為1:10。
能鏈智電的成功上市之所以倍受市場關注,不僅因為其占據中國公共充電服務市場18%的領先位置,亦是因為其是過去11個月以來,第一支上市的新能源行業中概股。
能鏈智電成立于2019年,為充電樁制造商、運營商、主機廠、企業、車隊等提供一站式服務。能鏈智電通過線上、線下、非電等產品和服務覆蓋新能源全價值鏈。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能鏈智電連接的充電場站超過2萬個,2021年充電量超過12億度,約占中國公共充電量的18%。2021年能鏈智電碳減排90萬噸。
背依高速發展且極其需要公共充電服務的中國市場,能鏈智電自身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以營收而言,根據遞交的材料,能鏈智電2020年營收為3720萬人民幣(以下單位等同),2021年則飆升至1.6億元,同比增長433%。
從訂單量而言,從2019年至2021年,能鏈智電的訂單量從700萬大幅增長至5500萬,增幅高達686%;充電量從1.5億度電提升到12.33億度電,增幅達722%;交易額則由2400萬美元猛增至1.84億美元,增幅達667%。
不同于自營充電站的企業,能鏈智電是一個第三方充電接入服務平臺。根據能鏈智電披露的信息,其合作了中國大部分的充電樁生產企業、充電樁運營商品牌以及流量平臺,主要提供線上充電解決方案、線下充電解決方案和非電服務。
從業務構成和商業模式上看,能鏈智電與ChargePoint確實較為相似。
ChargePoint成立于2007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州,是美國充電樁企業龍頭。ChargePoint也是全球最早布局充電樁并最早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之一,某種程度上,是全球充電樁企業的風向標。
行情來源:富途牛牛
作為參照,ChargePoin自2019年上市以來,其股價一路上行,最高時較之IPO增長超過5倍。
同樣的案例可以放在EVgo、Blink、Allego等標的,如Blink目前的股價仍舊2020年同期增長10倍。
行情來源:富途牛牛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充電樁服務企業在業績上保持著高速增長。以ChargePoint為例,預計2022年營收將在4.5億-5億美元之間,較之2021年的2.41億美元營收再度翻倍。
身處中國這個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能鏈智電的業務增速較之美國的同行也更為優異。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在22%左右——已提前到達20%的拐點,2022年各地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再次層層加碼。
中信建投認為,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望達到3200萬水平,車樁比分別按3/2.5測算,到2025年充電樁市場空間約為1000~1300萬臺水平,較目前規模有5~6倍增長空間,5年CAGR為45%。
也就是說,縱使依照目前的市場占有率,能鏈智電未來業績至少能增長5倍。
如果從新能源的賽道而言,在充電服務這個細分市場,市場上還缺少一個類似于特斯拉(TSLA.US)、蔚來(NIO.US)等新能源汽車這樣的巨頭企業。
行情來源:富途牛牛
以特斯拉為例,2019年股價在50美元左右徘徊,當年其汽車銷量為35.6萬輛;2021年11月,特斯拉股價正式攀升至1000美元大關,股價兩年成長20倍,對應當年汽車銷量為94萬輛。
通過對兩者的比較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在銷量和股價兩條路徑上可謂相輔相成,如果映射到充電服務企業身上,那些資源優質、商業模式突出、資金更為雄厚、管理更為科學的企業,很有機會從中突圍而出。再細分一點,在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成長性更強的中國市場,給予企業成長的天花板則會更高、確定性也會更強。
回到能鏈智電本身,能鏈智電背后的大股東亦會給予其全方位的資源加持。資料顯示,能鏈智電的大股東能鏈是全球新能源500強、國內外雙料獨角獸,此前獲得了貝恩資本、華潤資本、招商局資本、中金資本、山東高速、山東綠色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小米集團、蔚來資本等國有控股基金和國內外知名基金的投資。
能鏈在交通能源領域扎根很深,以油、電兩業務為主線,構建了覆蓋加油站、充電站,煉廠、電廠以及主機廠、車主在內的數字化能源生態。這種布局,對于能鏈智電的長遠發展無疑是重大利好。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關于能鏈智電成長的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