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艾為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為電子”)披露了招股書,準備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貝多財經了解到,艾為電子的發行狀態已經變更為“已問詢”。
3月4日,貝多財經發現,艾為電子在上交所科創板披露了其對第二輪問詢的回復及對首輪回復的修訂稿。此前,艾為電子曾在2021年1月6日回復首輪問詢,并于1月15日被上交所二次問詢。
連續錄得盈利,存貨積壓問題嚴重
信息顯示,艾為電子成立于2008年6月,主要產品包括音頻功放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射頻前端芯片、馬達驅動芯片等,主要為手機行業提供產品服務,涵蓋移動多媒體終端等領域。
根據介紹,艾為電子的的終端用戶包含手機品牌客戶戶(華為、小米、OPPO、vivo 等)、ODM 用戶(華勤、聞泰、龍旗)、其他廠商(歌爾股份、哈羅單車、小天才、大疆、科大訊飛)。
此前,艾為電子(OC:833221)曾于2015年8月10日在新三板掛牌。2020年8月,中信證券與艾為電子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于同年9月完成輔導工作,并在9月30日獲得上交所受理。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艾為電子分別實現營收5.24億元、6.94億元、10.18億元與5.08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2782.22萬元、3829.75萬元、9008.89萬元與4884.94萬元,逐年增加。
2017、2018年、2019年,艾為電子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5090.55萬元、5093.26萬元、8161.79萬元,同期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分別為5859.91萬元、5463.41萬元、8931.87萬元。
2020年上半年,艾為電子扣非后凈利潤為4458.72萬元,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則為-5480.55萬元。艾為電子稱,主要是公司為應對客戶需求提高了存貨水平,存貨增加了1.15億元,同時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1267.73萬元。
2017、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艾為電子截至各期期末存貨凈額分別為1.52億元、1.89億元、3.00億元與3.96億元,存貨凈額占資產總額比例分別為34.29%、37.99%、40.68%與37.25%。
艾為電子在招股書中表示,若未來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競爭加劇或技術更新導致存貨產品滯銷、存貨積壓,將導致公司存貨跌價風險增加,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實控人借錢認購股權,還以貸還貸
遞交招股書后,上交所對艾為電子共進行了兩輪問詢,主要聚焦實際控制人、內部交易、技術支付費用、研發費用、實控人與董監高之間資金往來、新三板掛牌等問題。其中,還包括員工向實控人借錢買房等。
招股書顯示,從艾為電子設立至今,其實控人、CEO孫洪軍歷次股權出資均為自有或自籌資金,其中自有資金主要來自于薪酬所得和股票分紅,自籌資金主要來自銀行或個人借款,目前借款大部分已歸還,不存大額到期未清償債務。
孫洪軍直接持股56.01%
根據招股書,孫洪軍為艾為電子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IPO前,孫洪軍直接持有該分公司56.01%的股份,并通過上海艾準及上海艾準的有限合伙人上海集為間接持有0.01%的股份,合計持有56.02%的股權。
孫洪軍曾于2016年、2017年以現金認購艾為電子股份,并于2018 年質押11.47%的股份,后于2020年5月18日解除質押。對此,上交所要求其提供相關憑證,并說明出資來源、股權權屬是否清晰等。
艾為電子回復稱,孫洪軍曾在2015年12月向同事合計借款400萬元,參與艾文電子2016年3月份的掛牌后第一次股份增發,合計認購700萬元,其中200萬元于2017年3月歸還,另200萬元于2020年5月歸還。
2017年,孫洪軍再度向同事及朋友合計借款2397萬元,參與對艾為電子2018年的掛牌后第三次股份增發,合計認購4975萬元。2397萬元的借款中,有1557萬元通過在2018年向上海銀行借款歸還,二次借款于2020年3月償還。
艾為電子稱,截至報告日,孫洪軍歷次股權出資借款已全部清償,不存在逾期未清償情形,其最終還款來源(包括歸還上海銀行借款的資金來源)主要為薪金所得及股票分紅所得。報告期內,孫洪軍合計獲得分紅及薪金6413.1萬元。
員工借錢買房,合計超2000萬元
關于實際控制人與董監高之間的資金往來,根據問詢回復,報告期內,因認購公司發行股份、購買房產等情況,艾為電子實際控制人孫洪軍與公司其他董監高成員郭輝、吳紹夫、杜黎明、程劍濤、張忠存在大額資金往來。
其中,孫洪軍擔任艾為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郭輝為艾為電子的董事兼副總經理,吳紹夫為監事會主席,杜黎明為副總經理,程劍濤為董事、核心技術人員,張忠為核心技術人員。
截至目前,郭輝因員工股權激勵事項,應付孫洪軍565萬元。此外,孫洪軍、郭輝擔任艾為電子旗下子公司香港艾唯的董事。對此,上交所要求請艾為電子的保薦機構、申報會計師逐筆說明情況與證明材料等,以及是否有潛在債權債務關系等內容。
孫洪軍
艾為電子回復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孫洪軍與該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核心技術人員因認購公司發行股份、購買房產存在資金往來情況,均有銀行對賬單、說明及承諾等。
其中,與同事D往來金額為589萬元、與同事A的往來金額為1762萬元、與同事C的往來金額為140萬元、與同事B的往來金額為1200萬元、與同事E的往來金額為1250萬元。
除上述資金往來外,因臨時資金周轉、購買金融資產等原因,孫洪軍與同事D存在資金往來,報告期內累計發生額1540萬元。艾為電子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述資金往來已清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除孫洪軍與個別同事存在欠款外,孫洪軍與其他董高監和核心技術人員及公司其他員工不存在大額資金往來欠款。同期,除了存在上述欠款外,孫洪軍與公司其他人員不存在其他債權債務關系。
根據艾為電子披露,同事D、同事E、同事B分別向孫洪軍借款565萬元、1250萬元與800萬元。其中,兩名同事(同事E、同事B)向孫洪軍借款用于購買房產,合計2050萬元。
技術實力存疑,研發占比低于同行
關于技術支付費用,報告期內,艾為電子計入營業成本的技術服務費用分別為 1175.24 萬元、33.87萬元、54.78萬元與297.10萬元,主要為向香港億購電器有限公司和朗天(香港)有限公司支付的技術支持費。
上交所要求艾為電子說明是否存在關聯關系,以及是否具備能力、合理性等。艾為電子稱,與其不存在關聯關系,且對方公司與各大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商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具備較強實力。
艾為電子還稱,其在2017年下半年起成立了技術服務部,從2018年起產品開發及銷售過程中不再對外采購技術支持服務,采購的是技術授權費,因此技術服務費用從2018年起大幅下降。
截至報告期末,艾為電子擁有400余種芯片型號產品。招股書顯示,各報告期內,艾為電子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983.68萬元、9137.14萬元、1.39億元與7.21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11.43%、13.17%、13.71%和14.19%。
相對而言,同期行業平均值分別為15.42%、19.76%、16.03%和15.38%,艾為電子的研發占比不及同期行業平均值。且報告期內,其對應計入研發費用的研發材料及測試費金額分別為1346.92萬元、2583.66萬元、3991.37萬元和1841.56萬元。
而艾為電子“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中研發費用中的耗材費金額分別為352.44萬元、811.09萬元、1274.21萬元和551.01萬元。對此,上交所要求其說明兩者差異的原因。
艾為電子表示,其現金流量表金額中僅包含了研發耗材費,而利潤表中研發材料及測試費包含了耗材費、加工測試費及工藝開發費。其次,研發費用中加工測試費及工藝開發費的付現部分計入了“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內部交易頻繁,負債規模逐年遞增
關于內部交易,招股書顯示,艾為電子的子公司上海艾為和無錫艾為與香港艾唯之間存在銷售業務。報告期內,其合并范圍內各公司之間的交易金額分別為2.31億元、3.6億元、13.23億元與7.92億元。
對此,上交所要求艾為電子說明,上海艾為和無錫艾為向母公司采購庫存商品的具體用途,上海艾為和無錫艾為向香港艾唯銷售商品的原因,以及與“主要從事研發”的相關表述是否矛盾。
艾為電子回復稱,上海艾為及無錫艾為主要職能定位為研發中心,為滿足日常經營所需的員工薪酬、房屋租賃等現金流支出,支持區域經濟發展,上海艾為及無錫艾為向母公司采購庫存商品并銷售給香港艾唯,以此增加現金流入。
此外,貝多財經了解到,艾為電子公司也存在較高的負債。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各期期末,艾為電子的短期借款分別為6400.0萬元、7029.71萬元、1.45億元與4.24億元,連年劇增。
艾為電子解釋稱,其在報告期內短期借款金額持續增加,主要系隨著公司固定資產購置等資本性支出的增加及經營規模的擴大,在無外部融資的情況下通過銀行短期借款融資滿足經營需求。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艾為電子的資產負債率約70%。艾為電子稱,2020年上半年銀行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疫情貸款”,且為了抵御疫情可能帶來的經營及資金影響,因此增加銀行借款導致短期借款余額上升。
對比來看,艾為電子的資產負債率遠高于可比同行(圣邦股份、卓勝微、芯朋微和思瑞浦)。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末與2020年上半年末,其可比同行資產負債率均值分別為22.57%、20.50%、17.31%與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