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央行官網披露重磅文件《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文件稱,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通過科技創新再貸款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科技企業發放貸款,撬動社會資金促進科技創新。
就在不久前的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也明確了金融服務實體的指導意見。比如,提到完善知識產權評估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新型融資方式等方面。具體到知識產權大數據在科創金融的服務場景中,《意見》也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利用知識產權等創新工具,給科技企業提供授信提供了方向。
事實上,根據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最新發布《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顯示,近三成企業已經從專利中獲得了資產價值(包括許可轉讓收入和融資等)。
其中,質押作為知識產權領域相對成熟的融資應用正在高速成長,但總體規模仍然有限,且融資扶持精準度仍有待提升。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2021年,中國專利和商標質押融資金額達到2199和899億元,同比增長均高達42%。特別是初創和早期階段的中小企業更注重專利的“金融化”運用。
智慧芽聯合創始人關典表示:“扶持科技創新的金融政策不斷加碼,相信未來,擁有科技創新能力、具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及知識產權運營能力,善于把‘知產’變‘資產’的企業更容易集聚優勢,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雖然政策利好不斷釋放,但科技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科技企業通過知產變資產仍面臨實際困難。據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調查顯示,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初創企業僅占被調查企業的10.15%,與高新技術企業、科創型中小企業日益增長的融資需求尚不能完全匹配。
“小微企業,特別是科創型小微企業在發展的初期大多具有‘兩高一輕’(高人力成本、高研發投入、輕資產)的特點,傳統金融服務模式較難覆蓋。金融機構比以往更需要知產大數據等創新手段和工具,來為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授信業務提供決策支撐。”關典補充道。
智慧芽在這方面具備較為成熟的服務模式和創新經驗,已為農業銀行蘇州分行、興業銀行上海分行、微眾銀行等銀行機構提供相關科創金融解決方案,幫助銀行看懂、識別和有效評估科創企業的專利價值、創新能力,為金融服務科創提供創新的數據支撐。
多年來,智慧芽圍繞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構建起豐富而成熟的產品矩陣,能夠提供包括科創評價體系、科技信息情報、科創信息化管理和科創數字化平臺等核心服務,實現了對企業專利的價值進行量化評價。
根據央行披露,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范圍包括“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科技企業,優先支持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企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關鍵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及上下游關鍵配套企業、參與組建創新基地平臺企業以及國家級科技園區內企業。
科技創新再貸款額度為2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兩次,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共21家金融機構,按照金融機構發放符合要求的科技企業貸款本金60%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