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藥康生物”或“集萃藥康”,SH:688046)在科創板上市。本次上市,集萃藥康的發行價為22.53元/股,發行5000萬股,募資總額為11.27億元,市值達到92.37億元。
貝多財經了解到,集萃藥康在上市首日便跌破發行價。集萃藥康于2022年4月25日以20.00元/股的價格開盤,跌幅達到11.23%。截至收盤,集萃藥康報18.50元/股,跌幅為17.89%,總市值為75.85億元,相對蒸發約16.52億元,超過其IPO募資金額。
集萃藥康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實驗動物小鼠模型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的企業,總部位于南京,在江蘇常州、四川成都、廣東佛山以及北京大興建有子公司或分支機構。
集萃藥康表示,其主要基于實驗動物創制策略與基因工程遺傳修飾技術,為客戶提供商品化小鼠模型銷售、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藥效分析等,滿足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生物醫藥開發過程中的小鼠模型相關業務需求。
根據介紹,集萃藥康最近一年小鼠模型銷售數量約60萬只,主要涉及可用于腫瘤藥效研究的免疫缺陷小鼠、人源化小鼠以及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老年癡呆等小鼠疾病模型,目前服務客戶超過1000家。
根據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19年中國實驗小鼠產品和服務市場規模為28億元。其中,維通利華系Charles River中國子公司業務的收入為2.2億元,市占比為7.7%,位居第一;集萃藥康為1.9億元,以6.7%的市占比位于第二。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品化小鼠模型銷售業務分別為集萃藥康貢獻了3292.62萬元、9526.84萬元、1.53億元及1.09億元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79%、49.88%、58.59%和61.54%。
招股書顯示,集萃藥康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5329.06萬元、1.93億元和2.6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03.55萬元、3473.41萬元和7643.35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039.67萬元、3372.52萬元和6646.04萬元。
2021年,集萃藥康的營收為3.94億元,同比增長50.3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5億元,同比增長63.45%;扣非凈利潤為7756.03萬元,同比增長16.70%。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公司的資產總額為10.54億元,負債總額為2.69億元。
據貝多財經了解,集萃藥康2021年7-12月(下半年)的營收為2.15億元,同比增長38.8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858.61萬元,同比增長93.61%;扣非后凈利潤為3929萬元,同比下降9.25%。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集萃藥康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051.59萬元、3030.50萬元、4821.64萬元和2366.32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73%、15.72%、18.41%和13.26%。
截至報告期末(2021年上半年),集萃藥康擁有境內發明專利22項,其中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為17項。而據智慧芽數據顯示,集萃藥康共有72項專利申請信息,主要專注在構建方法、動物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特異性等技術領域。
自2017年成立至今,集萃藥康曾獲得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鼎暉投資、云峰基金、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本次上市前,鼎暉投資通過杭州鼎暉持股6.2696%,高瓴資本通過珠海荀恒持股3.4853%,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通過紅杉安辰持股1.2750%。
相比之下,集萃藥康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高翔通過南京老巖(持有集萃藥康56.0603%的股份)以及南京溪巖(持有集萃藥康0.6403%的股份)、南京谷巖(持有集萃藥康0.3464%的股份)、南京星巖(持有集萃藥康0.1944%的股份)間接合計持有集萃藥康38.0497%的股份。
IPO后,南京老巖持股49.2237%,鼎暉投資持股6.2696%,高瓴資本持股3.0603%,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持股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