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披露了創業板上市委2022年第7次審議會議結果,其中亞洲漁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漁港股份”)首發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換句話說,漁港股份本次上市申請被否決。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的規定,深交所終止對漁港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這意味著,漁港股份沖刺創業板上市宣告失敗。
上市委會議審議認為:漁港股份未能充分說明其“三創四新”特征,以及是否符合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未能充分說明與重要子公司管理、主要代工廠采購等事項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被有效執行;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未完整取得和保存相關原始憑證,會計基礎工作存在不規范情形。
據了解,漁港股份本次沖刺創業板上市擬募資3.3億元。其中,分別用于亞洲漁港中央冷鏈加工項目和亞洲漁港前進寶供應鏈項目,保薦機構為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張存濤、余東波。
根據招股書介紹,漁港股份成立于2002年,主營業務為標準化生鮮餐飲食材的研發、銷售及配送服務,是生鮮餐飲食材品牌供應商。漁港股份稱,其主營業務本質是提供品牌化食材供應鏈服務。
漁港股份還表示,其利用現有的業務體系不斷擴充產品線,從海水深加工產品向面點類、牛羊肉類產品以及海水初加工產品等延展,并提供倉儲物流服務,向下游客戶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招股書顯示,漁港股份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9.14億元、12.03億元、8.97億元和5.6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412.20萬元、7052.31萬元、4697.67萬元和3343.50萬元。
2021年,漁港股份的營收為11.54億元,同比增長28.68%;歸母凈利潤5809.32萬元,較2020年同期的5352.14萬元增長8.54%;扣非后凈利潤5147.09萬元,較2020年同期的5108.13萬元增長0.76%。
據了解,漁港股份旗下品牌主要為“亞洲漁港”,產品主要分為深加工產品和初加工產品。其中,深加工產品涵蓋蝦類、貝類、魚類、魷魚類、面點類、牛羊肉等產品,為其主要收入來源,而初加工產品主要是蝦類產品。
在2022年2月18日的上市委會議中,上市委要求發行人(漁港股份)結合業務模式、業務成長性、創新能力及研發轉化能力,說明發行人在“三創四新”方面的具體體現,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針對“海燕號”、“海燕號”負責人與客戶三方之間存在大額資金往來,部分資金從“海燕號”流出后通過客戶流回“海燕號”;“海燕號”收入確認及采購入庫原始憑證大量缺失;不同客戶的收貨地址集中于“海燕號”負責人經營業務所在的維爾康市場,而客戶實際經營地址位于全國各地。
上市委要求發行人說明:上述三方之間資金往來的合理性;“海燕號”業務收入及采購單據大量缺失的原因和相關收入的真實性;“海燕號”內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性以及相關信息披露的充分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