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網易分拆而來的網易云音樂(HK:09899,云音樂股份有限公司,亦稱“云音樂”或“網易云”)啟動全球發售。本次赴港上市,網易云音樂的聯席保薦人為美銀證券、中金及瑞信。
公開信息顯示,網易于2020年6月11日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發行價為123港元/股。截至2021年11月23日,網易(HK:09999)在港交所收報180.2港元/股,較此前發行價累計上漲46.5%。
云音樂此次赴港上市,將成為網易系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在此之前,網易有道(NYSE:DAO,簡稱“有道”)于2019年10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網易首席執行官丁磊個人持股約30%,網易持股約66%(有重疊)。
和有道相似的是,云音樂的第一大股東為網易。在云音樂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網易持股62.46%,阿里巴巴持股10.81%,百度持股4.26%。云音樂分拆上市后,網易仍將繼續持有不少于50%的投票權,為控股股東。
簡稱取行業之名,基石認購八成
貝多財經了解到,網易云音樂的證券代碼和網易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代碼“09999.HK”極為相近。不僅如此,網易云音樂還使用了“云音樂”這一具備行業屬性的名詞作為公司簡稱,和Facebook更名Meta(意為“元宇宙”)相似。
類似代表行業通用名的案例包括:微博(N ASDAQ:WB)、信陽毛尖(HK:00362)、、荔枝(NASDAQ:LIZI)以及巖石股份(SH:600696,曾用名“匹凸匹”,諧音為P2P)等。此外,凡普金科的前稱亦為“普惠金融”。
根據招股文件,云音樂將在全球公開發行1600萬股普通股,發售價區間定為每股190至220港元,擬募資30.4至35.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4.9億至28.9億元),主要用于繼續深耕音樂社區。
按發行區間計算,云音樂上市后的市值將在394.7億港元至457.1億港元(約323.7億-374.8億元)之間。按照計劃,云音樂擬于2021年12月1日公布最終定價及配售情況,并于12月2日早9點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此次上市,云音樂共和三家基石投資者簽署了認購協議,合計認購3.5億美元(約22.34億港元)。其中,網易認購2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索尼音樂娛樂認購1億美元(約7.8億港元),Orbis認購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
按按205港元/股的中間價定價,且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云音樂本次上市的基石投資者認購股份占比約為83.15%。這意味著,基石認購股份數占云音樂本次發行股份約為八成。
目前,Orbis也是網易的最大機構股東,并與網易建立長期穩定的投資合作關系。此前,有道赴美上市時,Orbis也稱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了投資;索尼音樂則擁有豐富的音樂版權,已于2021年5月和網易云音樂達成全面版權合作。
財務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度,云音樂的營收分別為11.48億元、23.18億元和48.95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0.06億元、20.16億元和29.51億元,經調整后的凈虧損分別為18.14億元、15.80億元和15.68億元。
2021年上半年,云音樂的營收為31.84億元,2020年同期為19.79億元;凈虧損38.09億元,2020年同期為虧損10.28億元;經調整凈虧損5.33億元,2020年同期的經調整凈虧損為8.38億元。
2021年前三季度,云音樂營收51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在線音樂板塊收入為24.35億元,社交娛樂及其他板塊收入為26.7億元,對總收入的占比分別為47.7%、52.3%。
和騰訊音樂各有千秋,市場意愿難明
整體來看,云音樂的業績增速十分喜人。2021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更是轉正為0.4%。截至報告期末,云音樂的月活用戶達到1.84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2752萬,同比增長超93%;在線音樂付費率15%。
但和已經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TME,下稱“騰訊音樂”)相比,云音樂的規模仍是“小巫見大巫”。騰訊音樂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其2021年第三季度的營收達到人民幣78.1億元,且已經實現連續盈利。
2021年第三季度,騰訊音樂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40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Non-IFRS)歸屬于股東凈利潤為10.2億元。相比之下,云音樂則稱“虧損將持續到2023年”。
2021年第三季度,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為19.0億元,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7120萬,付費率11.2%;移動MAU(月活)-在線音樂為6.36億,付費用戶-在線音樂為0.71億。
對比來看,云音樂僅有在線音樂付費率這一指標超過騰訊音樂,其他指標均不及騰訊。其中,云音樂的累計月活僅約為騰訊音樂的四分之一,付費用戶約為三分之一,而營收數據約為騰訊音樂的五分之一。
來自云音樂招股書
從估值來看,騰訊音樂截至2021年11月22日收盤的市值達到127.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12億元)。相比之下,云音樂的估值將在上市后達到人民幣400億元上下,約為騰訊音樂的一半。
在多項核心指標均不及騰訊音樂的情況下,云音樂能否撐起400億元的估值尚未可知。況且,按照市場份額占比來看,騰訊音樂系平臺約占七成(72.8%),云音樂約占兩成(20.5%),兩者相差約2.5倍。
招股書截圖
按此來看,云音樂的定價范圍倒也相對合理。不過,騰訊音樂和云音樂的定位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云音樂的“云村”文化稍勝一籌,內容、用戶、創作者和音樂人共建生態較為完善。
在某種程度上,號稱全球第一音樂社區的云音樂更具優勢。本次上市,云音樂擬將募資凈額的40%用于深耕音樂社區,另40%將用于繼續創新并提高技術能力,對社區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但騰訊音樂的基數更為龐大,在整體運營、商業化等方面的表現更加優秀。就在 2021年 3月,騰訊音樂還完成了對懶人聽書的收購并開始進行業務融合,同年4月將酷我暢聽與懶人聽書合并,推出長音頻品牌“懶人暢聽”。
從長遠來看,騰訊音樂和云音樂都有十足的增長空間。但就目前而言,云音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分析認為,云音樂的招股市值明顯高估,尤其是其對照騰訊音樂計算,對市場的吸引力有限。
況且,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港股市場的新股表現示弱,多數在上市首日便宣告破發,其中不乏優質成份股。在市場熱情尚未恢復的情況下,誰來為云音樂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