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名創優品(NYSE:MNSO)截至9月30日的2022財年第一財季(對應自然年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名創優品的2022財年第一財季的營收、凈利潤雙雙保持增長。
不過,相較于2021財年第三財季、第四財季(分別對應自然年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名創優品的業績增速已然大幅下滑,尤其是營收增長率。換句話說,名創優品增長的腳步愈來愈慢。
財報發布后,名創優品在2021年1月19日的股價一度跌至13.90美元/股,收報14.08美元/股,單日跌幅為11.17%,長期低于IPO發行價。截至目前,名創優品的總市值約在44億美元上下。
2021年第二季度,在名創優品的股價處于相對低點時,自稱為“長期主義和價值投資踐行者”的高瓴資本還曾試圖“抄底”并加倉了超過500萬股股份,但在2021年第三季度“賣掉”。
不過,高瓴資本“抄底”名創優品的舉動并未獲利,反而以虧損的結果草草收場。2021年第三季度,高瓴還大幅減持了優步(UBER)、中通快遞、嗶哩嗶哩等,更是清倉了Zoom。
盈利能力顯著增長,營收增速接連下滑
具體來看,名創優品2022財年第一財季的營收為26.5億元(約4.12億美元),較2021財年同期的20.7億元增長28.1%,較上一季度(2021財年第四財季)增長7.4%。
根據介紹,名創優品2022財年第一財季線上渠道(電商+O2O)的營收貢獻超過10%。其中,電商業務貢獻1.9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58%;O2O業務貢獻0.9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126%。
2022財年第一財季,名創優品的毛利率從2020年同期的25.21%提升至27.45%;凈利潤1.55億元,2020年同期為虧損16.76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1.84億元,同比增長80.31%。
單就營收來看,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2021財年第三財季和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2021財年第四財季,名創優品的收入分別為22.3億元、24.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6.5%、59.2%。
以此計算,名創優品2022財年第一財季的營收增長率較上一個季度相對下滑約31.1個百分點。而對于下個季度,名創優品預計2022財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在25-27億元之間,同比增長8.8%-17.51%,增速進一步下滑。
這意味著,整個2021年(自然年),名創優品的總營收將在100億元上下,而該公司在2022年的目標是要達到1000億。
開店步伐逐漸放緩,口徑一改再改
和名創優品營收增速下滑對應的是,名創優品的門店開店步伐逐漸放緩。
截至2021年9月30日,名創優品的全球門店數量為4871家,2022財年第一財季凈增加122家。而此前的數據顯示,名創優品截至2021財年第四財季末的門店數為4749家,季度凈增162家。
而早在2010年,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表示,要在10年內在全國開設10000家哎呀呀門店。2017年,葉國富便改口稱“名創優品將在2019年進駐100個國家,開設10000家門店,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億”。
但這一想法并未實現。2019年,葉國富再度調整口徑,保持“百國千億萬店”的擴張戰略不變。但時間有所調整,即2022年實現進駐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門店數量達到10000家,營收超過1000億元。
在名創優品“百國千億萬店”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海外門店將成為其重中之重。截至2021年9月30日,名創優品擁有海外店鋪數量1836家,占比37.7%。而按照計劃,名創優品的海外門店未來將達到7000家,約占總數的七成。
目前,名創優品已經實現了目標的“一半”,進駐了99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門店數量接近5000家。但遺憾的是,名創優品的營收規模遠不及其自身和葉國富的預期,仍存在910億元的缺口(按2021財年營收計)。
門店數擴張的同時,名創優品單店的經營效率則在下降。此前,YOUNG財經根據名創優品財報計算得知,名創優品整個2021財年在國內門店的平均單店營業收入約為365萬元,2020財年約為378萬元,相對減少3.4%。
外部擴張有策,內部隱患猶存
為了完善自身業務布局和優化收入結構,名創優品還在2020年12月推出了潮玩品牌TOPTOY。截至2021年9月30日,TOP TOY門店數累計72家,其中夢工廠店9家,集合店63家。
海外市場方面,名創優品還于2021年10月在北美地區推出首個“$10 N'UNDER”十美金品牌概念,旨在為當地年輕消費者打造更潮流的生活消費用品店試驗樣本,深化本地特色。
名創優品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張賽音表示,作為全球化零售品牌,名創優品積極推動消費升級迭代,以“好看、好用、好玩”的生活好物持續占領國內外市場空缺,服務全球消費者的美好生活。
不過,貝多財經發現,這一精神似乎并未在國內徹底傳承,尤其是認證信息為“名創優品國際有限公司全球聯合創始人”的@葉國富ygf 的微博賬號上。目前,葉國富的微博評論區泛濫著諸多投訴之聲。
其中,一名同樣疑似名創優品員工的網友評論稱“欠我的工資不給、祝你早日倒閉”。同時,該網友曬出的圖片顯示,其已準備“上海市勞動保障監察投訴書”材料投訴上海市浦東新區花木街道名創優品百貨店。
圖圖片來自評論區
在此之前,《IT時報》曾于2019年11月發布《27歲的我,在病房里被名創優品辭退》報道文章稱,一名名創優品員工反映,其在病房被名創優品辭退,并要求其提供地址寄送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
對此,名創優品方面曾回應稱,雙方于2019年1月29日依法正式解除勞動關系。同時,名創優品表示,該公司已依法給予林某(涉事員工)相應的經濟補償。
對員工的待遇和處置方式,自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和公司規章制度可以遵循。而對于品牌名聲大噪,名創優品的營銷手段和經營方式令人佩服。一方面,名創優品采用日式風格,選址多在商場黃金地段,為其品牌形象塑造提供了素材。
另一方面,名創優品將“10元店”進行了重新定義,分區陳設頗有章法,一改往日形象。與此同時,名創優品所售賣的商品極具性價比,商品單價普遍在人民幣10元-29元之間,成為了其獲客的關鍵所在。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名創優品是靠“性價比”或者說“平價品牌”+IP堆出來的上市公司。其中,個別爆款商品甚至可以創造10億元的銷售額。此外,名創優品還借力IP聯名,推出了《陰陽師》等聯名。
此前招股書顯示,名創優品的產品涵蓋生活家居、電子電器、紡織品、包袋配飾、美妝工具、玩具系列、彩妝、護膚洗護、休閑食品、香水香氛、文具禮品等11個品類,有超過8000種核心款式(SKU),2020年平均每月上新超過600個SKU。
高瓴資本快進快出,抄底宣告失敗
名創優品的種種表現,反映到資本市場上更是不凡。2018年9月,名創優品宣布與騰訊和高瓴資本簽署關于合共1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協議,也是該公司首次對外融資。
2020年10月,名創優品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為一家公眾公司。據了解,名創優品的發行價為20美元/股,對應市值達到60億美元。2021年2月9日,名創優品的股價曾上漲至35.21美元/股,創歷史新高。
此后,名創優品的股價則呈現震蕩式下跌的態勢,一度跌至2021年8月23日的12.05美元/股,也是其股價歷史新低。目前,名創優品的股價略有回升,但仍長期低于早前的IPO發行價。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曾在2021年第二季度大幅買進名創優品。此前高瓴公布的持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高瓴對名創優品的持股數達565.3萬股,對應持倉市值達到1.18億美元。
但根據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高瓴對名創優品的持股數為25.33萬股,持倉市值384.5萬美元。相比之下,高瓴在2021年第三季度相對減持了名創優品約540萬股。
在此期間,名創優品的股價由2021年6月30日的收盤價20.79美元/股,降至2021年9月30日的收盤價15.42美元/股。這意味著,高瓴此次“抄底”名創優品后賬面并未獲利,反而“吃了大虧”。
根據名創優品2021年9月17日披露的年報(20-F文件),名創優品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持股71.7%。同期,高瓴資本、騰訊均已不再出現在名創優品的主要股東行列中。
相較2021年2月9日的高點,葉國富的身價(持倉市值)已經減少超過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