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張君
來源|貝多財經
6月30日,芯邁半導體技術(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芯邁半導體”或“芯邁股份”)遞交招股書,報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據招股書介紹,芯邁半導體于2019年成立,總部位于杭州,是一家半導體公司。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芯邁半導體成立于2019年9月,前稱為杭州芯邁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任遠程。
2025年6月,芯邁半導體進行了一系列工商變更,包括更名、增資等。其中,企業類型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臺投資、未上市)”。同時,注冊資本由2707.9992萬元增至5000萬元。

目前,任遠程為芯邁半導體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即董事長)、總經理,Huh Youm為副主席(副董事長)、執行董事、SMI行政總裁,蘇慧倫為行政事務執行副總裁兼聯席公司秘書。
成立至今,芯邁半導體獲得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海邦投資、高瓴、HSG GVI Fund、君聯資本、海風投資、小米基金、寧德時代、國家基金二期、深創投等。其中,高瓴對芯邁半導體的持股比例約88.51%。
據貝多財經了解,小米基金、寧德時代等于2020年9月參與了芯邁半導體的21億元A輪融資,投前估值約50億元。同年11月,芯邁半導體進行了一輪增資,對價約14.28億元,引入芯盛微、華芯科瑞、華登產業和Cosmic Warrior作為股東。


2022年5月,芯邁半導體再度進行了一輪增資,交易對價合計為12億元,投前估值108億元。同年7月,該公司引入深創投等作為新的投資人,交易對價合計為2.7億元,投前估值140億元。
緊接著的2022年8月,芯邁半導體獲得11.35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項恒投資、海邦睿柏、華芯云邁、嘉興泰芯、田野芯選等,投前估值200億元。而2023年5月,田野芯選將所持0.47%股權悉數轉讓給了宜賓綠能,作價1億元。



轉讓完成后,田野芯選不再是芯邁半導體的股東,實現平價進出。同期,項恒投資、向精確芯陽、寧波海邦分別轉讓芯邁半導體0.24%、0.09%,交易對價分別約為4980萬元、1990萬元,但仍是該公司的股東。
本次上市前,任遠程、蘇慧倫通過杭州模芯、智富、智益分別控制芯邁半導體6.44%、4.54%和2.31%的表決權,合計約13.92%,Huh Youm持股2.22%,獨立第三方Chen Wei通過瓦森納持股11.08%。

業績方面,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芯邁半導體的營收分別約為人民幣16.88億元、16.40億元和15.74億元,毛利分別約為6.32億元、5.48億元和4.63億元,凈虧損分別約為1.72億元、5.06億元和6.97億元。


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芯邁半導體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約為2.38億元、7692.3萬元和-5333.4萬元。從這個角度來看,芯邁半導體曾連續盈利,但凈利潤規模有所下降,并在2024年由盈轉虧。
深究可知,芯邁半導體的營收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滑,其中2023年、2024年的營收分別同比減少2.9%、4.0%。與此同時,該公司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37.4%減少至2023年的33.4%以及2024年的29.4%。
對于2023年營收下降,芯邁半導體歸因于電源管理IC產品收入的減少。具體而言,該公司電源管理IC產品收入由2022年的16.55億元減少至2023年的15.97億元,原因是下游消費需求的疲軟以及該公司海外客戶在消費電子市場面臨的全行業逆風。

2024年,芯邁半導體的電源管理IC產品收入進一步下降至14.28億元,主要原因包括:(i)海外客戶面臨下游客戶需求疲軟以及整個消費電子市場的行業逆風;及(ii)公司在2024年對產品組合進行了迭代,并減少了部分過時產品的銷售。
不過,芯邁半導體來自功率器件產品的收入從2023年的約3880萬元大幅增至2024年的1.46億元,主要得益于客戶采用率提升、認證周期縮短以及該公司產能爬坡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