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張君
來源|貝多財經
3月14日,云漢芯城(上海)互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漢芯城”)遞交招股書(注冊稿),進入注冊程序。據貝多財經了解,云漢芯城于2021年12月報考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

本次報考創業板上市,云漢芯城原計劃募資約9.42億元,將用于大數據中心及元器件交易平臺升級項目、電子產業協同制造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智能共享倉儲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而招股書(注冊稿)則顯示,云漢芯城的擬募資金額變成了約5.22億元。對比可知,該公司刪掉了“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據招股書披露,根據公司戰略規劃及經營安排,同時綜合考慮現金儲備情況,該公司取消了“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原計劃投入4.2億元)。


一、募資將用于買房
特別說明的是,云漢芯城曾在此前招股書中表示,現有業務持續發展、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順利實施需要補充流動資金。同時,有助于加強技術研發,進一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另外,有利于未來適時實施產業并購。
事實上,云漢芯城的“大數據中心及元器件交易平臺升級項目”擬投入約2.91億元。其中,擬投入場地費用約1.05億元,涉及擬在上海市松江區購置辦公樓用于募投項目的建設,擬購買的房產為普通寫字樓。

同時,電子產業協同制造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擬投入1.34億元,包括計劃在上海市松江區購置及租賃房產用于募投項目的建設,擬購買房產為普通寫字樓、廠房,擬投入場地費用3966萬元。
對此,深圳證券交易所在第一輪問詢函中要求云漢芯城結合項目建設內容,補充說明大數據中心及元器件交易平臺升級項目、電子產業協同制造服務平臺建設項目購置房產以及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合理性,是否存在變相用于房地產開發等情形。

云漢芯城方面表示,購置房產均用于研發團隊辦公使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一是,該公司的研發團隊與行政部、財務部、風控管理部等部門共同辦公,研發辦公環境較為擁擠,人均辦公面積僅3平方米左右。
二是,云漢芯城僅購置了一處房產,其余辦公場所均為租賃方式取得,辦公場所中自有房產占比不達40%。因若繼續租賃辦公場所作為募投項目用地,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場地搬遷風險,對該公司未來生產經營的穩定性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關于合理性,云漢芯城方面稱,在這兩個項目中,該公司分別計劃新增面積4380平方米、1200平方米,購置面積除用于研發人員辦公外,也涵蓋了會議場所、服務器\設備機房區域、員工活動及公共區域等。
2021年12月,云漢芯城與上海臨港松江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房地產買賣合同,向上海臨港松江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購買其擁有的位于上海市松江區千帆路的房屋,用于募投項目研發人員辦公。據介紹,該房屋已于202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二、業績波動明顯
據招股書介紹,云漢芯城是一家電子元器件分銷與產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企業,基于自建自營的云漢芯城B2B線上商城,主要為電子制造產業提供電子元器件供應鏈一站式服務,并延伸至產品技術方案設計、PCBA生產制造服務、電子工程師技術支持等。
云漢芯城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將全球超2000家供應商的電子元器件庫存數據信息接入云漢芯城線上商城,日可售SKU達到2777.20萬(SKU等數據庫規模統計時間截止至2024年6月30日)。
目前,云漢芯城的線上商城可支持每天上百萬級的搜索量,搜索匹配率維持在90%左右,月處理訂單數(峰值)和BOM單數(峰值)分別為6.8萬筆和3.4萬單左右。截至2024年6月30日,注冊用戶數超過66.32萬,累計下單企業客戶超過14.79萬家。

不難發現,云漢芯城的規模持續增長,但天花板隱現。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云漢芯城的交易客戶數量分別為40277個、53573個、49583個和36879個,訂單數量分別約為5.57萬筆、6.73萬筆、5.49萬筆和3.15萬筆。
其中,云漢芯城2023年的交易客戶數量較2022年減少3990個,但高于2021年。2023年,云漢芯城的訂單數量約為5.49萬筆,較2022年的6.73萬筆減少1.24萬筆,甚至低于2021年的5.57萬筆,相對差額為8261筆。
與之對應的是,云漢芯城的業績也呈現了相同的變化趨勢。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云漢芯城的營收分別約為38.36億元、43.33億元和26.37億元,其中2022年的營收增長率為12.97%,而2023年則同比下降39.14%,甚至較2021年減少約12億元。

2024年上半年,云漢芯城的營收約為12.22億元,2023年同期約為13.94億元,同比減少12.33%。另據招股書披露,該公司2024度的營收約為25.77億元,較2023年進一步減少2.27%。
云漢芯城在招股書中稱,2024年上半年,工控、通信等泛工業市場需求逐步回暖,但整體仍處于被動去庫存的尾聲和主動補庫存的初期,包括發行人在內部分聚焦工業半導體的原廠及授權分銷商出現主要產品銷售數量同比大幅增加、銷售單價短期承壓之情形。

招股書顯示,云漢芯城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約為1.61億元、1.35億元、7859.17萬元和3828.8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為1.53億元、1.24億元、7020.08萬元和3787.85萬元。
2024年度,云漢芯城的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為8833.28萬元、8407.6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2.39%、19.77%。但拉長時間來看,該公司的凈利潤規模在202年至2023年已連續兩年下滑,而今仍低于1億元。
云漢芯城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時稱,其2022年的期間費用增幅大于營業收入增幅,凈利潤較2021年減少15.82%。2023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9.14%,期間費用下降幅度小于營業收入下降幅度,導致凈利潤同比減少41.96%。
三、曾燁、劉云鋒等減持
成立至今,云漢芯城獲得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深創投、東方富海等。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云漢芯城共有34名股東,其中,持有該公司5%以上的股東分別為曾燁、劉云鋒、力源信息、蕪湖富海與東方富海及其關聯方、國科瑞華及其關聯方。
其中,曾燁為云漢芯城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該公司35.19%的股份。目前,曾燁擔任云漢芯城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直接持股33.03%。同時,曾燁作為為賽咨詢的執行事務合伙人,通過為賽咨詢間接控制該公司2.16%的股份。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云漢芯城成立于2008年5月,前身為上海云漢電子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4883.7074萬元,法定代表人為曾燁,主要股東包括曾燁、劉云鋒、深創投等。

據招股書披露,曾燁為云漢芯城創始人,在2014年6月公司股權結構調整后直接持有該公司65.75%的股權,并間接控制為賽咨詢持有的該公司6.85%股權。后由于云漢芯城不斷對外融資,曾燁控制的該公司股份比例逐漸下降。
貝多財經發現,在云漢芯城增資的同時,曾燁卻在減持“套現”。2018年6月,曾燁將其持有的云漢芯城51.5萬股股份轉讓予富海節能,轉讓價格為1500萬元。同時,將18.025萬股股份轉讓予臨港投資,轉讓價格為524.9994萬元。
2020年9月,曾燁再次將云漢芯城48萬股股份轉讓給鴻迪投資,交易價格為2476.80萬元。同時,曾燁向酈韓英轉讓了約48.45萬股股份,轉讓價格約為2500萬元。轉讓完成后,曾燁對云漢芯城的持股比例降至33.03%。

除了曾燁,云漢芯城董事、總裁劉云鋒亦在減持。2018年6月,劉云鋒將其持有的云漢芯城9.4417萬股股份轉讓予臨港投資,轉讓價格約為275.萬元;劉云鋒將其持有的該公司36.9083萬股股份轉讓予鴻迪投資,轉讓價格為1075萬元。
而2020年9月,劉云鋒分別向福建開京、沈笑彥、衣嘉平、余滿芬、崔振南和湘裕君源轉讓云漢芯城11.628萬股、8.5萬股、8.5萬股、8.5萬股、3.876萬股和8.5萬股股份,價格分別為600萬元、438.6萬元、438.6萬元、438.6萬元、200萬元和438.6萬元。

本次上市前,劉云鋒對云漢芯城的持股比例為13.22%。云漢芯城董事、首席運營官李文發和原云漢芯城董事、首席數據官秦國君也在2020年9月分別向湘裕君源轉讓了5萬股和15萬股,分別作價258萬元、774萬元。

其中,秦國君于2023年5月申請辭去云漢芯城董事職務,履職至2023年6月30日。同期,秦國君因“個人身體原因”辭去云漢芯城首席數據官職務。目前,秦國君未在該公司擔任職務,對該公司的持股比例為0.92%。李文發則持股1.13%。

另外,云漢芯城首席財務官、董事會秘書周雪峰持股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