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粵式火鍋連鎖店撈王(全稱為“撈王鍋物料理”)公開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如若進程順利,撈王將成為繼海底撈、呷哺呷哺后的又一家在港IPO的火鍋品牌。
根據(jù)公開信息,撈王屬于撈王(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2009年。企查查信息顯示,該公司注冊于2015年,法定代表人為李裕成。同時,李裕成也是撈王的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
撈王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是中國排名第一的粵式火鍋連鎖餐廳。根據(jù)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0年,撈王的收入及餐廳數(shù)量均位列業(yè)內榜首。按收入計,該公司占有1.7%的市場份額。
財務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撈王的收入分別為8.709億元、10.948億元和11.248億元。2021年上半年,撈王的收入為6.467億元,而2020年同期為4.364億元。
按收入結構來看,撈王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來自餐廳經營分別產生收入8.605億元、10.677億元、10.623億元,分別占收入的98.8%、97.5%、94.4%。2021年上半年,該板塊的收入為6.2億元,2020年同期則為3.995億元。
目前,撈王旗下運營及管理了三個品牌,分別為粵式火鍋“撈王鍋物料理”,迷你火鍋“鍋季”以及快速休閑餐廳“撈王心靈肚雞湯”,對應2021年的人均消費分別為123.9元、109.8元、108.2元。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撈王在中國內地的25個城市開設了135家連鎖自營餐廳及在臺北開設了一家餐廳,均由該集團運營。其中,包括2家“鍋季”、2家“撈王心靈肚雞湯”。
撈王稱,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其會員系統(tǒng)已獲得并維持大量粘性客戶,擁有超過860萬名注冊會員。其中,130萬人已提供其所屬年齡組別,這當中約78.4%為18至35歲的年輕人群,會員用戶90天內的再次就餐率達13.6%。
餐廳表現(xiàn)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度,撈王的餐廳顧客人均消費分別為120.3元、123.7元和128.1元,整體呈現(xiàn)增長態(tài)勢。2021年上半年為123.9元,較2020年同期的130.1元有所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撈王的翻臺率則出現(xiàn)連年下降的情況。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度,其翻臺率分別為3.1(次/天)、3.0、2.5,2021年上半年則再度下降至2.4,但較2020年同期的2.1略有上升。
同樣地,海底撈2018年、2019年、2020年度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翻臺率分別為5、4.8、3.5和3,2020年上半年為3.3。以此來看,盡管疫情有所好轉,但海底撈的翻臺率依然處于下降的狀態(tài)。
回到撈王身上,其在報告期內均實現(xiàn)了盈利。2018年、2019年、2020年度,撈王的凈利潤分別為5905.5萬元、7991.5萬元、6744.1萬元。2021年上半年,撈王凈利潤2145.0萬元,而2020年同期則為106.2萬元。
相比之下,海底撈2021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僅為9651萬元,較2020年同期的虧損9.65億元大幅好轉。而呷哺呷哺2021年上半年則錄得虧損4992萬元,2020年同期的凈虧損為2.55億元。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李裕成、陳湘、趙宏澤以及陳湘配偶黃雅玲、趙宏澤配偶王詠詩直接或間接持有撈王已發(fā)行股本總額的29.92%、7.51%、1.33%、4.26%及2.00%,且為一致行動人,系撈王的共同控股股東。
其中,陳湘、趙宏澤均為撈王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但并不擔任職務。除了李裕成外,撈王的高管還包括執(zhí)行董事、總經理廖志偉。據(jù)了解,廖志偉于2013年加入撈王,也持有少量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