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交招股書半年后,依圖科技選擇了“放棄”。
日前,上交所官網公示的信息顯示,依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依圖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存托憑證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終止。換句話說,依圖科技本次科創板上市之旅宣告結束。
在此之前,依圖科技曾在2020年11月在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期間,依圖科技曾主動要求中止審核,并于2021年6月恢復發行上市審核。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依圖科技則選擇徹底終止。
對于此前的“中止”,依圖科技回復稱,因其是存在協議控制架構的紅籌企業,中止主要因為發行人和保薦機構需要較長時間落實規則和監管的核查等要求,故而提出了中止申請。
信息顯示,依圖科技成立于2013年,以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軟件在內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業務涉及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能商業等。
貝多財經了解到,包括依圖科技以及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云從科技在內的4家人工智能公司被譽為“AI四小龍”。其中,曠視科技、云從科技均已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商湯科技暫未公開遞交上市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曠視科技曾沖刺港交所上市,但未能通過聆訊。在提交上市申請6個月后的2020年2月25日,曠視科技的上市進程狀態顯示為“失效”。不過,曠視科技稱,其上市進程仍在正常推進中。
據《中國企業家》此前報道,2020年4月,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接受采訪時稱,“對上市其實沒有那么在意,有很多永遠都沒有上市的企業也非常優秀”。
而在2021年3月,曠視科技便再度向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而此時,依圖科技則及保薦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核。同期,云知聲、柔宇科技、禾賽科技等熱門獨角獸也告別科創板,終止了A股的上市進程。
截至目前,“AI四小龍”均未順利實現上市。從營收規模來看,依圖科技和云從科技之間的差距不大。相對而言,曠視科技的營收規模則要遠超依圖科技、云從科技。
根據曠視科技招股書,其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3.04億元、8.54億元、12.60億元。2020年前9個月(前三季度),曠視科技的營收為7.16億元。
依圖科技的招股書顯示,其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與3.81億元。同期,云從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億元、8.07億元與2.21億元。
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的凈虧損分別為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13.03億元,累計虧損72.86億元。而同期,云從科技的累計凈虧損為22.86億元。
營收規模比不上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和云從科技的虧損金額也難以望其項背。根據曠視科技招股書,截至2020年9月末,曠視科技的累計未彌補虧損為142.50億元,超過依圖科技、依圖科技兩家虧損總額之和。
單就依圖科技而言,致使其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高昂的研發成本。報告期內,其研發費用分別為1.01億元、2.91億元、6.57億元與3.81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46.94%、95.77%、91.69%與100.10%。
換句話說,依圖科技幾乎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了研發開支方面。依圖科技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依圖科技的研發人員837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為55.54%。
盡管處于虧損狀態,但依圖科技的估值并不低。依圖科技在招股書中稱,根據公司2020年6月進行的E3輪融資情況,預計市值不低于100億元,符合《上市規則》第2.1.1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
另據招股書,扣除因發行優先股導致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后,依圖科技的虧損約為4億元。這也意味著,如若商業化順利,依圖科技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實現扭虧為盈。
不過,依圖科技也在提示風險時稱,其累計未彌補虧損將持續為負,無法進行利潤分配。依圖科技認為,未來虧損的金額將取決于其產品銷售能力、技術研發能力等方面,“即使公司未來能夠盈利,亦可能無法保持持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