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來源|貝多商業&貝多財經
隨著立冬的到來,傳統車市的“金九銀十”旺季也落下帷幕。
近日,乘聯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0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24.2萬輛,同比下降0.8%,環比下降0.1%,車市走勢整體較為溫和,基本符合年初預測的“前低中高后平”趨勢。

其中,海外出口規模成為了10月車市的一大亮點。10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56.8萬輛,同比增長27.7%;前十個月,乘用車廠商累計出口456.7萬輛,同比增長14.2%,反映出國產汽車品牌海外認可度的持續提升。

事實上,上汽集團早早吹響了揚帆出海的號角,并在2025年上海車展上公開發布了海外戰略3.0,即“全球布局+本土深耕”的融合戰略,計劃以“全球+本土”的創新理念,持續引領中國汽車“出海”新征程。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相當殘酷。透過近年來的產銷數據不難發現,上汽集團的全球化布局正上演著一出瑕瑜互見的“冰與火之歌”,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被稱為“上汽老三樣”之一的上汽通用五菱(下同“五菱”)。
面世之初,上汽通用五菱憑借著親民的性價比迅速席卷市場。隨著時間推移和技術迭代,其國內市場優勢逐漸被后來者趕超,海外市場也出現了一些困難。
一、漲跌互現,五菱印尼公司銷量持續下滑
根據上汽集團最新發布的銷量快報,上汽集團2025年10月合計銷售整車45.4萬輛,較2024年同期的40.2萬輛增長13.0%,并實現了3.1%的環比增長,超越比亞迪連續兩個月蟬聯國內車企銷量榜首。
將時間拉長至2025年前十個月可知,上汽集團今年以來的累計銷量為364.7萬輛,同比增長19.5%,在國內車企中排名第二,僅次于累計銷量370.2萬輛的比亞迪;終端零售383.4萬輛,同樣在業內位居前列。

上汽集團在產銷快報中稱,其月銷量之所以能夠實現同比“十連漲”,得益于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和海外市場這“新三駕馬車”的拉動。其自主品牌10月銷售30.6萬輛,同比增長31.6%;今年累計銷售235萬輛,同比增長28.3%。
其中,上汽通用五菱2025年10月的單月銷量為16.8萬輛,19.5%的同比增速不可謂不顯著,且12.3萬輛銷量由新能源車型貢獻;今年以來累計銷售規模也突破了100萬輛大關來到132.6萬輛,較2024年同期98.1萬輛增長35.2%。

進一步將視野拓展至全球市場,上汽通用五菱10月全球總銷量17.5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長24.8%至12.3萬輛,銷售規模連續兩個月突破10萬,創下年度新高;2025年以來的全球累計銷量為135.0萬輛,同比增長13.3%。

光鮮亮麗的數據背后,上汽通用五菱海外銷售疲軟的現實困境也有所顯現。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印尼有限公司(下稱“五菱印尼公司”)10月的銷量僅1171輛,同比下滑25.0%;前十個月累計銷量1.6萬輛,同樣出現了14.5%的下滑。

據貝多商業&貝多財經了解,2017年7月投產運營的五菱印尼公司是上汽通用五菱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抓住世界汽車產業格局調整機遇、不斷開拓國際市場,積極走出去的重要實踐,總投資高達7億美元。
上汽通用五菱曾對外透露,五菱印尼公司不僅計劃在印尼市場深耕,還將在未來拓展出口業務至東盟其他國家,逐步建立起面向東盟的重要生產基地。但就該公司現階段的銷售表現來看,其全球化發展的野心還需經歷國際市場的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汽通用五菱“換標”出口的相關事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有五菱星光S換標雪佛蘭科帕奇PHEV后出口墨西哥、寶駿悅也Plus換標斯帕可EUV后出口海外的案例在先,或將為其海外增長帶來更多可能性。
二、高光不再,行業內卷加劇市場競爭
透過上汽通用五菱近年來的發展軌跡可知,海外市場疲軟僅僅只是銷售困局的冰山一角,其面臨的問題早已不再是短期經營壓力,而是品牌戰略定位與市場需求觸頂共同構成的挑戰。
遙想當年,上汽通用五菱曾憑借低價入門級別車型迅速搶占大眾視野,五菱宏光MINI EV更是激活了純電小車A0級市場的消費潛力,并創下連續9個月蟬聯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銷冠的記錄,成為自主品牌中的現象級產品。
銷售數據便是最有利的佐證,在中國車市整體低迷的2017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全年銷量卻逆風展翅般地來到了215萬輛的巔峰,一度超越上汽的“領頭羊”上汽大眾,成為上汽集團旗下汽車銷售規模最大的板塊。

然而,上汽通用五菱200萬輛的銷量高光僅延續了四年,自2019年銷量下跌19.4%至166.0萬輛后,該公司便走上了一去不復返的銷量下坡路。截至2024年末,其年銷量已下跌至134.0萬輛,降幅約為4.5%。

其中,曾經的“國民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銷售降幅尤為顯著。根據“車主之家”數據,該款車型2024年的單月平均銷量約為2.1萬輛,即便是在最暢銷的12月,其銷量也未超過4萬輛,與2022年12月的7.3萬輛相距甚遠。

之所以銷量下降,與市場競爭激烈有著直接的關系。一方面,上汽通用五菱雖然存在先發優勢,但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吸引了奇瑞、長安、吉利等多家主流車企押注A0級市場,加劇了市場競爭。
另一方面,伴隨著三電等核心技術的精進與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的升級,配置更高、續航更長、更具性價比的新能源車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入門級市場進一步被擠壓,上汽通用五菱的優勢并不算明顯。
不過,身處行業變革中的上汽通用五菱并非沒有試圖運用技術研發進行突圍,神煉電池、靈眸智駕、靈語座艙和靈犀動力等多項技術成果便是最好的佐證;此前,該公司還陸續推出了五菱星光PHEV、星光S等車型,意圖入局高端市場。
然而,對下沉市場的長期布局和“人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親民口號,使得上汽通用五菱身上的“工具車”烙印早已深入骨髓,在蠶食該公司品牌溢價空間的同時,直接導致了其高端車型銷售遇阻。
三、結語
“五菱神車的時代已經過去,靠單一產品大銷量來解決、掩蓋一切問題已經沒有可能,我們從市場的領導者變成了追趕者”,上汽通用五菱總經理呂俊成的這番話,既是五菱困境的總結,也指明了其擴充產品矩陣的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已與華為達成了寶駿“三智”深化合作協議,二者將在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制造三方面展開合作,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寶駿品牌打造一款定位大六座SUV的寶駿華境S,推動高端化轉型。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的當下,上汽通用五菱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品牌認知度,若未來能夠孵化出高價值的爆款產品,重塑品牌形象,仍有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
只不過,借力華為能否為上汽通用五菱帶來轉機,還有待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