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來源|貝多商業&貝多財經
公募基金“巨頭”易方達,正在經歷“多事之秋”。
近日,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易方達基金”或“易方達”)發布公告稱,過去12個月內該公司董事變更比例超過50%,包括董事長詹余引在內的五名董事會成員相繼離任,同時迎來了五名新任董事。

值得關注的是,易方達今年以來已出現多起管理人員職務變動的情況,先是首席信息官管勇離任,不久后蕭楠、陳皓、張坤也先后卸任副總經理,專注在基金經理崗位上進行投資管理工作,為持有人創造長期可持續回報。
事實上,易方達基金雖然長期穩坐行業資產管理規模冠軍的寶座,但近年來面臨的業績表現與安全合規問題卻不容忽視。在企業內憂外患之際重組董事會、推動明星經理專注投研工作以提振基民信心,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
不過,面對競爭激烈、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易方達基金能否找到平衡流量與風控的砝碼,仍有待新任管理層出新招、出實招。
一、高管人事地震,新董事來自大股東
梳理易方達基金的高管輪換公告可知,其高層管理人員更替呈現出高頻率、多批次的特征。先是在2025年1月,因董事工作變更和股東工作安排,蘇斌不再擔任易方達董事職務,由鄺廣雄接任。

兩個月后,鄧謙也卸任易方達基金董事職務。同期,因第八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易方達董事長詹余引、副總經理易陽方卸任董事職務,經易方達股東會會議決議,選舉吳欣榮、徐佑軍擔任該公司董事職務。
至于新任董事長的人選,易方達基金將“接力棒”交到了原董事長(聯席)兼總經理劉曉艷手里,執行總經理吳欣榮則接任劉曉艷成為新任總經理,并任命劉碩凌為首席信息官,原首席信息官管勇則因工作調整離職。

2025年7月,周澤群不再擔任易方達基金董事職務,該公司選舉王麒麟出任董事。易方達在公告中對原董事在履職期間為公司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并稱其已按相關規定就上述董事變更事項向監管機構備案。
貝多財經了解到,易方達的新任董事多數來自其股東方。其中鄺廣雄為易方達大股東之一盈峰集團的董事,徐佑軍為廣發證券副總經理,陳媛則是廣東省廣晟控股集團的資本運營部部長,該公司持有易方達15.10%的股份。

在董事會成員發生更迭的同時,易方達基金的多名明星基金經理也相繼退出高管陣容。今年3月,“易方達權益四大天王”之二——明星基金經理陳皓、蕭楠兩人卸任副總經理高級管人員職務,原因均為“工作調整”。

兩個月后,曾被冠以易方達“公募一哥”名號的張坤也從副總經理級高級管理人員的位置上離任,原因同樣是“工作調整”。彼時易方達表示,張坤卸任高管后將繼續堅守在基金經理崗位上,專注于投資管理工作。

張坤卸任后,易方達基金“權益四大天王”中僅剩馮波一人兼任易方達高管之職。至此,“易方達三劍客”均卸任行政職務、回歸投研一線,而該公司“投而優則仕”的浪潮也將成為易方達的過去式。
二、基金收益下行,卸任高管專注投研
易方達基金對外透露,管理團隊調整是在2023年該公司原班人馬微調的基礎上,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順利完成過渡的結果,目的是幫助該公司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推動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不過,就易方達明星基金經理名下基金的業績表現來看,其集體退出高管序列,回歸投資本業或許也有出于強化投研競爭力、提振投資者信心層面的考量。
以易方達“公募一哥”張坤為例,其2019年至2020年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中小盤等基金任職回報全線飄紅,年度漲幅均可圈可點,其中易方達藍籌精選2020年的年內份額凈值增長率高達95%,幫助張坤一戰成名。

然而好景不長,受2021年以來資本市場震蕩的影響,張坤手下產品紛紛開始“變臉”。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其近兩年來在管的四只基金中僅有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實現了15.77%的正收益,其余三只基金的收益率均告負。

其中,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混合自成立以來便長期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至2023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為-8.22%、-15.85%和-20.87%,僅在2024年實現了3.82%的正收益,且時至今日的總回報率仍錄得-3.92%的負值。

鼎盛時期,張坤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總規模一度高達1344.78億元,成為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首批管理規模突破千億的基金經理。但截至發稿,張坤的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已降至550.47億元,遭遇腰斬。
在最新披露的基金二季報中,張坤分析稱,投資者因久期差異對公司做出相反判斷實屬正常,并表示長期來看悲觀預期終將被打破,標志是長期國債收益率回升至與經濟前景匹配的水平。
不過,就其目前在管規模持續縮水的情況來看,張坤要想提振投資者信心,顯然尚需一段時日。
三、規模增長放緩,業績合規兼有隱憂
從經營成長性與可持續性的角度出發,易方達基金的確需要從“明星經理驅動增長”的邏輯中脫離出來,尋求更為穩健的發展路徑。截至2024年末,易方達基金及下屬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約為3.52萬億元,穩居行業第一。

但需要指出的是,易方達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早在2020年便突破2億元大關,增長45.76%至2.09億元。據此計算,該項指標的復合年增長率僅為11.02%,其中2024年的單年增速為18.04%,已出現明顯放緩。
2024年易方達實現收入121.09億元,實現凈利潤39億元,是行業中唯一一家營收破百億、凈利潤超30億元的基金公司。不過,該公司的凈利潤雖然實現了15.33%的增長,但收入卻同比下滑了3.13%。

貝多財經注意到,易方達基金的業績此前已出現“兩連降”,收入由2021年的145.57億元降至2023年的125.01億元;凈利潤也由45.35億元降至33.82億元,單年利潤降幅超10%,業績表現難言理想。
就在一個月前,多家基金公司在市場劇烈波動之際相繼宣布以固有資金投資自家基金產品,借此維護市場穩定。而管理規模位居行業前列的易方達則因缺席“護盤潮”、在年內自購中排名靠后等問題,引發了投資者的質疑。
要知道,易方達基金2021年至2024年的管理費分別達到174.94億元,160.36億元、161.95億元和140.29億元,四年管理費累計創收近638億元,卻在市場面臨危機時無動于衷,因而被指行業責任淡薄。

另需注意的是,近年來市場上有關易方達基金的合規漏洞與治理爭議也不在少數。2024年9月一封匿名舉報信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直指易方達存在香港子公司涉嫌協助隱瞞境外重大虧損、違規修改基金估值、利益輸送等五項重大違規行為。
盡管易方達香港迅速發布了辟謠聲明,強調舉報信內容為“不實及惡意指控”,但負面輿論依舊無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其產品表現。根據媒體報道,舉報事件后易方達QDII基金規模環比下降7.3%,港股通產品遭遇連續11周凈贖回。
另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披露的警示函,易方達基金在2024年7月因“制度機制不完善、規定執行不嚴格”被暫停ETF注冊三個月,目前已整改完成并恢復ETF基金產品注冊。

除此之外,易方達集團還曾于2023年3月因個別規定及制度未嚴格執行而收到警示函,多位高級管理人員、明星基金經理被卷入“老鼠倉”等違法違規事件,也暴露出其內部控制的整改困局。
在此局面下,重塑投資者信任將是新任管理層激發易方達活力的首要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