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近日,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易方達基金”或“易方達”)連發多條公告,宣布其高管團隊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公告顯示,易方達基金原董事長原詹余引因工作調整離任,原董事長(聯席)兼總經理劉曉艷接任董事長一職,執行總經理吳欣榮則接任劉曉艷成為新任總經理;該公司還任命劉碩凌為首席信息官。

易方達基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管理團隊調整,是在2023年該公司原班人馬微調的基礎上,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順利完成過渡的結果,目的是幫助該公司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推動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事實上,被譽為公募基金行業“一哥”的易方達規模雖長期蟬聯行業第一,但近年來的業績焦慮卻只多不少,與風險內控有關的等負面聲音也不斷襲來。如何解決易方達的燃眉之急,將成為考驗新任領導層管理與決策能力的首要命題。
一、高管變陣,副總辭任專注投研
公開信息顯示,劉曉艷曾參與易方達基金的創始籌建工作,易方達成立后,劉曉艷歷任督察員、監察部總經理、總裁助理、市場總監、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副董事長等職,擁有多年的易方達工作經驗。

據悉,劉曉艷自2011年任職易方達基金總經理以來,該公司的非貨規模年化增長率達28%,遠超行業平均的19%,客戶數量從500萬人次翻倍增至1.2億人次,管理規模也實現了從1800億元到2.98萬億元的跨越式發展。
新任總經理吳欣榮自2001年清華大學本碩畢業后加入易方達基金,也是該公司基金創始團隊的成員之一,歷任易方達研究員、投資管理部經理、基金經理、研究部副總經理、總裁助理等職位,擁有豐富的行業洞察和管理經驗。

2023年8月23日,易方達基金原總經理劉曉艷升任聯席董事長,吳欣榮則接過執行總經理一職,逐步全面管理該公司業務。此次高管變更,意味著兩位見證易方達發展的“老將”再獲提拔,外界也相當期待二者在公司治理層面大展拳腳。
此外,易方達基金還任命了“80后”劉碩凌為首席信息官,原首席信息官管勇離任,轉任其他崗位。易方達基金稱,這體現了該公司對年輕一代管理層的重視與培養,進一步優化了管理團隊的年齡結構,為未來的發展儲備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為管理層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易方達基金也公開了兩則離任消息。因工作調整,易方達基金經理陳皓、蕭楠兩人均卸任副總經理高級管理人員職務,未來將專注于投資管理工作。

要知道,陳皓、蕭楠均為易方達基金內部培養出的“明星基金經理”,任職年限超12年。兩人先后在2020年、2021年經易方達內部“投而優則仕”的職位調整升任為副總經理,巔峰時期還曾與張坤一同被外界稱為易方達“三劍客”。
然而,陳皓、蕭楠手下的基金產品近年來的市場收益卻難稱合格。陳皓手下的10只基金近兩年收益全線飄綠,其中“易方達港股通成長混合C”近兩年跌幅達23.06%,任職回報-31.18%,其他2020年以后發行的基金任職回報也均為負數。


蕭楠在管的4只基金中,僅有“易方達高質量嚴選三年持有”近兩年來的漲幅為正,但這只基金的任職回報不甚樂觀,為-16.15%。截至2024年末,蕭楠的在管基金管理規模為339.95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379.85億下滑10.5%。


易方達基金內部人士曾表示,“副總經理級高管人員”一職是該公司為了留住核心人才的激勵手段,但面對在管基金產品業績難以提振的壓力,選擇卸任高管、專注投研工作對基金經理而言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二、規模領先,業績內控難副盛名
查閱易方達基金近年來的財務數據可知,存在經營焦慮的遠遠不止其旗下的明星基金經理。截至2024年末,易方達基金及下屬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約為3.52萬億元,依舊穩坐行業第一的寶座。
但從成長性的角度來看,易方達基金2024年的資產管理規模僅較2023年的2.98億元增長18.04%,且該項數值2021年就已同比增長39.28%至2.71萬億元,四年間的復合年增長率僅為6.75%,增速明顯放緩。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易方達股票型基金近六個月的收益與規模平均值為15.14%,而同期同類平均值為17.92%;近五年來的收益與規模平均值為30.66%,同期同類平均值為35.76%,明顯跑輸大盤。

另據Wind數據,易方達基金的營業收入自2021年起出現“兩連降”,由2021年的145.57億元降至2023年的125.01億元;凈利潤也由45.35億元降至33.82億元,單年利潤降幅超10%,業績數據并不理想。
2024年上半年,易方達基金的收入與凈利潤分別為53.74億元和15.16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3.11%和6.27%。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易方達的業績下滑主要是受到市場波動影響,以及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的沖擊。
除此之外,近年來市場上有關易方達基金的合規爭議也層出不窮,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情緒。2024年9月,一封名為《是誰把易方達香港帶入火坑的?》的匿名郵件引起軒然大波,直接將易方達基金推向了合規問題的風口浪尖。
匿名信直指易方達基金的香港子公司“易方達香港”涉嫌協助隱瞞境外重大虧損;向客戶提供高檔宴請及奢華禮物、違反廉潔紀律;胡亂修改香港公募基金估值;違規利益輸送;非法賣空香港上市股票等五項重大違規行為。

對此,背上“五宗罪”質疑聲的易方達香港迅速發布了辟謠聲明,表示舉報信內容為“不實及惡意指控”,該公司已啟動內審程序,聘請外部香港律師事務所進行獨立調查,并強調其始終堅持合規經營、誠信為本的原則。

雖然“吹哨信”事件看似以易方達基金的澄清告一段落,但無疑已經影響到了投資者對該公司的信任度。畢竟在這之前,易方達已經多次發生“老鼠倉”事件,高管屢踩合規紅線的問題正逐漸蠶食易方達的市場口碑。
貝多財經曾在《易方達產品虧損仍存,“老鼠倉”陰影猶在,如何突出重圍?》一文中提及,在2022年8月“多位基金經理做場外期權被查”的傳聞中,易方達曾因其基金經理韓閱川因在此期間卸任24只產品管理而陷入爭議。
雖然易方達客服很快回應稱“目前沒有相關信息”,并補充說明“基金正常運作”,但韓閱川的倉促離任,以及其所管的24只產品并未分散多個基金經理手中,而是由楊康一人接管,種種不尋常現象依舊將易方達拖入了內控問題的泥潭。
現階段,公募行業的費率改革仍在持續深化,資本市場也依舊波譎云詭。隨著高管架構調整的完成,易方達基金有望以全新的管理思路應對業績萎縮與合規風險的挑戰,其未來發展如何,有待新任管理層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