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新恒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恒匯電子”或“新恒匯”)遞交招股書(注冊稿),進入提交注冊階段。據貝多財經了解,新恒匯于2022年6月申報材料,報考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

本次報考創業板上市,新恒匯計劃募資5.19億元。其中,4.56億元將用于高密度QFN/DFN封裝材料產業化項目,6266.12萬元將用于研發中心擴建升級項目,方正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新恒匯成立于2017年12月,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前身為淄博新恒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1.8億元,法定代表人為任志軍,主要股東包括虞仁榮、任志軍等。

而據招股書披露,新恒匯設立初期,主要經營性資產來源于恒匯電子、凱勝電子。2017年,受山東淄博當地“擔保圈”問題的影響,恒匯電子和凱勝電子(均為陳同勝實際控制)陷入債務危機,擬尋求通過重組的方式解決兩家公司的經營困境。
最終,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投資人(包括虞仁榮、任志軍、上海矽澎)、陳同勝、恒匯電子、凱勝電子各方于2017年11月共同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約定了恒匯電子、凱勝電子重組成立新恒匯有限(即“新恒匯”)的整體方案。
其中,恒匯電子以部分經營性資產,陳同強和淄博志林堂以現金共同出資設立新恒匯,其中恒匯電子持有新恒匯90.29%股權,陳同強持有新恒匯5.83%股權,淄博志林堂持有新恒匯3.88%股權。新恒匯設立時,控股股東為恒匯電子,實際控制人為陳同勝。

2018年1月,投資人(包括虞仁榮、任志軍、上海矽澎)以4.65億元受讓恒匯電子持有的新恒匯90.29%股權。轉讓完成后,恒匯電子不再持有新恒匯的股權。其中,恒匯電子所得股權轉讓款專項用于解決恒匯電子、凱勝電子的各項債務問題。
同期,恒匯電子、凱勝電子員工分別與原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與新恒匯簽署勞動合同,勞動關系轉移至新恒匯。同時,新恒匯在評估值基礎上協商確定交易價格,分別受讓了恒匯電子、凱勝電子主要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包括機器設備、專利及軟件著作權等)。
2018年5月,淄博高新城投、共青城景楓、共青城志林堂及共青城恒匯宏潤(員工持股平臺)對新恒匯進行增資,用于補充新恒匯的流動資金。同期,新恒匯依據生產經營安排,參照市場價格向恒匯電子、凱勝電子采購原材料、在產品及庫存商品等。
重組過程完成后,恒匯電子、凱勝電子的主要業務和資產全部轉移至新恒匯,恒匯電子、凱勝電子已不從事生產經營性業務。同時,新恒匯的實際控制人由陳同勝變更為虞仁榮、任志軍,陳同勝僅在新恒匯擔任顧問一職,不再參與公司具體的經營管理工作。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虞仁榮、任志軍為新恒匯的控股股東及共同實際控制人。其中,虞仁榮直接持股31.41%,通過馮源繪芯間接持股0.53%,合計持股31.94%;任志軍直接持股16.21%,通過共青城志林堂間接持股3.10%,合計持股19.31%。

目前,虞仁榮為新恒匯董事,任志軍為該公司董事長。特別說明的是,虞仁榮也是A股上市公司韋爾股份(SH:603501)的實際控制人,并擔任韋爾股份的董事長。相比之下,任志軍曾任紫光國微副總裁、總裁、副董事長兼總裁。
據招股書介紹,新恒匯是一家集芯片封裝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封裝測試服務于一體的集成電路企業。新恒匯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智能卡業務、蝕刻引線框架業務以及物聯網eSIM芯片封測業務。
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新恒匯的營收分別約5.48億元、6.84億元、7.67億元和4.14億元,凈利潤分別約1.01億元、1.11億元、1.53億元和1.01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8168.42萬元、1.04億元、1.49億元和9313.49萬元。

招股書顯示,智能卡業務是新恒匯的傳統核心業務,主要包括智能卡芯片關鍵封裝材料柔性引線框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主要依靠自產的柔性引線框架向客戶提供智能卡模塊產品或模塊封測服務。
與之對應的是,新恒匯的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于智能卡業務。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智能卡業務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約4.12億元、5.62億元、5.83億元和2.8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7.44%、84.45%、78.35%和70.72%。
新恒匯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的客戶包括紫光國微(002049.SZ)、中電華大、復旦微(688385.SH)、大唐微電子等安全芯片設計廠商及恒寶股份(002104.SZ)、楚天龍(003040.SZ)、東信和平(002017.SZ)、IDEMIA等智能卡制造商。
另據招股書披露,新恒匯2024年度的收入約為8.42億元,較2023年的7.67億元增長9.83%;實現歸母凈利潤約為1.86億元,同比增長22.07%;扣非后凈利潤約為1.73億元,同比增長16.25%。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恒匯的資產總額約為13.60億元,同比增長16.07%;負債總額約為1.28億元,同比增長1.1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合計為12.20億元,同比增長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