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智能駕駛公司,正式沖刺資本市場。
貝多財經獲悉,文遠知行(WeRide Inc.)于近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計劃以“WRD”為股票代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主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文遠知行致力于無人駕駛技術開發,應用場景覆蓋智慧出行、智慧貨運和智慧環衛,目前已進入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階段。而在不久前,同屬智能駕駛賽道的黑芝麻智能已完成二次遞表,計劃于8月上旬在港股敲鐘。
今年以來,佑駕創新、縱目科技、地平線等智駕“玩家”相繼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夢騰智駕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材料也已獲證監會收悉。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小馬智行預計最快將于9月赴美IPO,已尋得有明確投資意向的機構投資者。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智能化、自動化技術駕駛技術的持續滲透,越來越多的智駕企業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IPO,搶灘登陸資本市場以求上市“回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文遠知行又有幾分獲得投資者青睞的把握?
一、布局智能駕駛,營收穩定性不及同行
據招股書介紹,文遠知行成立于2017年,以WeRide One自動駕駛通用技術平臺為核心,為用戶提供從L2到L4的自動駕駛產品和服務,旨在滿足從城市環境到高速公路的廣泛場景交通需求。
截至目前,文遠知行已形成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自動駕駛小巴(Robobus)、自動駕駛貨運車(Robovan)、自動駕駛環巴車(Robosweeper)、高階智能駕駛(Advanced Driving Solution)等五大產品矩陣,提供多種智駕解決方案。
文遠知行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是全球首家在7個國家和30個城市運營的自動駕駛公司,擁有中國、美國、阿聯酋、新加坡四地的自動駕駛牌照,也是唯一一家在18個月內實現ADAS解決方案量產的自動駕駛公司。
今年6月,文遠知行對外宣布,其已獲得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高速道路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通知書,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車輛獲準在北京特定區域開展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
然而,文遠知行的經營表現并不算十分穩健,該公司2022年的營業收入為5.28億元,較2021年的1.38億元大增281.7%;但在此之后便出現回退,2023年實現收入4.02億元,同比下滑24.2%。
相比之下,黑芝麻智能2021年至2023年的收入分別為6050.4萬元、1.65億元和3.12億元,佑駕創新同期內亦實現收入1.75億元、2.79億元和4.76億元,雖然上述兩家企業的體量暫不及文遠知行,但收入增速顯然更具備穩定性。
細分具體業務可知,文遠知行的收入主要來自L4級自動駕駛車輛的產品銷售,以及提供L4自動駕駛和ADAS服務。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公司的產品銷售收入由2021年的1.02億元降至2023年的5419.0萬元,占比由73.5%縮減至13.5%。
而服務類業務則代替產品銷售,成為了撐起文遠知行總收入的主力軍。該項業務的收入規模由2021年的3657.5萬元翻倍增長至2022年的1.90億元,并進一步增至2023年的3.4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亦達到86.5%。
此外,文遠知行還在招股書中稱,其目標是在2024年和2025年做好大規模商業化的準備,預計未來收入將持續增加。
二、高額研發投入,三年虧損超40億元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是一個“得技術者得天下”的領域,雖然如今的市場上已有不少成功案例面世,但行業內至今仍處在“軍備競賽”階段,積累研發技術,構筑競爭壁壘仍是主旋律,文遠知行自然也不例外。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下同“報告期”),文遠知行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分別為4.43億元、7.59億元和10.58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320.7%、143.8%和285.5%,三年累計研發費用約為22.6億元,且單年投入金額呈穩步擴大趨勢。
據招股書介紹,文遠知行擁有向公眾提供運營軌跡最長的付費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的公司記錄;是全球第一家開發專門為開放道路設計的市內貨物配送、城市清潔服務L4級無人駕駛車輛的企業。
文遠知行強調,該公司將研發投入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試驗和商業化,擴大研發團隊并投入更多資源來提高技術能力。該公司承諾,其將進一步改進算法,完善自動駕駛產品的技術成熟度。
即便近年來文遠知行的營業收入曲線呈上揚態勢,但在高昂的研發投入下,其已連續多年處于入不敷出的經營狀態,報告期內分別錄得凈虧損10.07億元、12.99億元和19.4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40億元。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下,文遠知行2021年至2023年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4.27億元、4.02億元和5.02億元。另據北京商報披露,該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經調整凈虧損額度再度擴大,較2023年同期增長8462.3萬元。
將目光拓展至業內其他公司可知,雖然主營產品存在區別,但黑芝麻智能、速騰聚創等企業均未能盈利,居高不下的研發費用亦是導致虧損的主要原因。而利潤端回正的海創光電,主要收入并不僅僅來源于自動駕駛領域。
三、資本熱潮漸退,依賴大客戶以何突圍?
透過文遠知行的招股書不難看出,該公司尚且處于商業化初期,暫未形成成熟、可持續的商業路徑。而身處競爭激烈的智駕紅海賽道,誰能夠手握更多的訂單數量,收獲更多的資本輸血,誰就多一分維持長期運營的可能性。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成立以來文遠知行已獲得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啟明創投、英偉達、華創資本、德昌電機等多家機構。單在2021年,該公司便獲得了共計10.1億美元的注資,在D輪融資后,文遠知行的總估值達到44億美元。
但自2022年起,市場對智駕的投資熱情卻開始趨于冷靜。據時代周報不完全統計,2022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投資事件發生了128起,較2021年的144起有所下滑;累計披露融資金額近200億元,較2021年932億元的投融資規模嚴重縮水。
貝多財經了解到,2022年至今文遠知行僅獲得兩輪融資,其中由國開金融領投,賽領資本參投的D+輪融資金額為1億美元,投后估值51億美元;2024年6月,廣汽集團宣布,旗下子公司廣汽資本投資文遠知行,投資額不超過2000萬美元。
文遠知行相關負責人亦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自動駕駛是一場長跑,外部環境的殘酷,對距離全面商業化仍需一段時間的自動駕駛公司來說,會進一步放大下行周期帶來的影響。
現階段的文遠知行正處于探索如何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生存與發展的階段,因而十分依賴數量有限的客戶,并與其部分股東存在關聯交易。具體而言,該公司2021年至2023年來自關聯方的收入占比分別為13.7%、8.5%和12.1%。
按照2021年的收入進行計算,文遠知行來自前六大客戶的收入占該公司當年總收入的89.8%;2022年和2023年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各自年度總營收的72%和77.5%,占比雖有所下降,但其對大客戶依存癥依舊十分顯著。
如今的自動駕駛市場,正處在創新技術落地、構建商業閉環的轉折點上,布局業內洗牌已成為大勢所趨。從業務布局來看,在環衛、貨運、出行等多方面均有涉獵的文遠知行,無疑手握更多突出重圍的籌碼。
但熱潮之下,寒冬暗藏,一旦文遠知行在規模化商用、資金鏈運營、客戶端維系上出現斷鏈,無疑將面臨更為復雜而殘酷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