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多客
來源 | 貝多財經
根據上交所項目審核動態最新公告,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看科技”)將于8月2日上會,標志著時隔50天后科創板重新迎來首家上會企業,也標志著思看科技朝著科創板IPO方向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筆者關注到,在思看科技的二輪問詢回復中,監管除了關注其科創屬性的“硬科技”成分、收入增長可持續性等科創板重點問題外,思看科技在給監管的回復中表示對其募投項目進行了部分結構化調整。
除思看科技外,前期快速通過審核并獲得證監會注冊的聯蕓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蕓科技”)、北京凱普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凱普林”)也對募投項目進行了調整優化。
就在此前6月19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簡稱“科八條”), 進一步突出并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進一步結合思看科技在回復監管的首輪問詢報告不難看出,其早在首輪回復中就已對其募投項目結構進行了調整。對于更加強調科技創新精準識別的科創板而言,近期相關恢復科創板審核并向前推進的為數不多的幾家公司,均對其募投項目進行了優化調整,其中背后所反映的監管審核動向值得進一步研究。
一、激光3D掃描龍頭企業
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根據招股書和問詢回復,思看科技主營業務為三維視覺數字化產品及系統,主要產品包括便攜式3D掃描儀、彩色3D掃描儀、跟蹤式3D視覺數字化產品和工業級自動化3D視覺檢測系統等。公司已構建了完善的三維視覺數字化核心技術及產品矩陣,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并逐步在光學部件、核心3D視覺算法、高性能硬件結構設計、3D掃描及分析對比功能軟件等主要方面積累豐富的技術能力,搭建起完善的三維視覺數字化技術平臺,并基于此不斷開發適應領域廣泛、通用性強的創新產品。
打破國外壟斷,市占率行業第一:2015年,思看科技推出自主研發的手持式三維數字化激光掃描儀HSCAN系列,打破了便攜式激光三維數字化掃描設備由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根據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出具證明文件,在工業級領域,2021年公司主營產品手持式激光三維掃描儀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助力國家重大裝備自主創新:航空發動機、飛機整流罩、火箭噴管、風力發電機輪轂及葉片、船舶推進器、石油鉆頭等戰略型重大關鍵裝備關系國家國防安全、國民經濟發展,公司主要產品手持式和跟蹤式3D視覺數字化產品相比傳統接觸式三維測量設備和固定式三維掃描儀,可在重大核心裝備的裝配現場實時開展速度更快、數據更全面、靈活性更高的掃描檢測工作,在智能制造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減少這一關鍵掃描設備進口依賴程度乃至逐步實現自主創新和出口外銷對我國裝備產業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前沿引領技術助力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公司致力于提供高精度、高便攜和智能化的三維視覺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以前沿引領技術為突破口,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積極掌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打造全球領先的三維視覺數字化民族品牌。公司通過與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中國商飛旗下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等航空航天重點單位開展合作,相關產品已成功應用于“中國空間站”在軌實驗和“C919大飛機”等重大項目,均獲得客戶高度評價。
二、優化募投項目結構,促進未來創新能力提升
思看科技在問詢回復中表示,公司自創立至今便確定并始終聚焦于高精度三維檢測賽道,致力于實現該項高精密掃描測量技術及三維視覺數字化產品的國產化。公司堅持專注于先進計量設備的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注重研發人員團隊建設和研發投入。通過聚焦科技創新,公司優化并完善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
經調整后的募集資金擬用于3D視覺數字化產品及自動化檢測系統產能擴充項目、研發中心基地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募集資金由此前2023年6月首次申報的8.51億元調整為5.69億元。通過募投項目的優化及調整,公司將進一步深入聚焦科技創新并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經優化調整后的補充流動資金,公司將用于滿足前瞻性研發投入需求,并用于布局超遠距離3D數據測量裝備及檢測系統投入、工業質量檢測軟件研發等前瞻性研發投入。
三、募投項目調整是否會對擬上市企業估值造成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結構性優化,雖然短期會對擬上市企業的估值造成一定波動。但長期來看,通過優化并聚焦未來的技術創新項目,將更有利于擬在科創板登錄企業的未來可持續長期發展。通過技術端發展帶動盈利端成長,對具備“硬科技”屬性的成長賽道型公司而言,其未來的估值中樞也會隨著創新研發技術項目的落地而得到持續提升。
思看科技在2022年下半年通過增資引入包括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達晨創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等在內的以國資股東為主的外部專業投資者,也在股東結構上對公司治理形成了較好制衡。
通過內部專研技術的公司經營團隊+外部市場化投資機構的綜合判斷,思看科技本次的募投項目結構化調整,符合各方利益訴求,也有利于科創型企業的未來長期可持續創新發展。
四、引導募投結構優化,促進擬上市公司聚焦核心技術和未來科技發展
結合近期科創板最新的監管審核動向,筆者認為:
科創板作為服務于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重大戰略板塊,成立5年以來,已成長為擁有超過57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規模接近5.5萬億元的強科技屬性的專業化板塊。通過國家建設、政策引導和監管指引,科創板正通過更加精準的科技屬性識別機制,優先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通過研究近期最新監管審核動向和實際案例,可以發現,在科創板IPO過程中,通過優化募投項目結構,可更好地促進科技創新型公司進一步聚焦行業未來科技發展方向及研發創新需要,有利于其擴大創新產品產能和研發技術水平,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同時,“科八條”明確指出: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并購整合。提高并購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
結合來看,科創板正通過鼓勵上市公司優化募投項目結構及投向,促進未來擬上市公司更加聚焦行業未來科技發展方向及研發創新需要。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產品服務標準助力國家新質生產力的長期發展。
通過“嚴把入口關” 堅守“硬科技”定位,持續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自主研發能力,實現科創板技術自立自強的板塊效應,推動行業前沿技術的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