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武漢長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利新材”)及其保薦人興業證券撤回上市申請文件。因此,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審核。
據貝多財經了解,長利新材于2022年預披露招股書,準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并于2023年1月進行了預披露更新。全面注冊制實施后,長利新材平移遞交招股書,繼續IPO進程。
本次沖刺上市,長利新材原計劃募資50.31億元,將用于長利廣西硅科技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長利北海研發中心項目、武漢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長利漢南玻璃加工中心技術改造項目,另有1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據招股書介紹,長利新材從事玻璃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浮法玻璃、鍍膜玻璃、光伏玻璃和其他深加工玻璃,產品應用于建筑、房地產、交通運輸、光伏發電、裝飾裝修等領域。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長利新材成立于2006年2月,前身為武漢長利玻璃(漢南)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約為2.37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易喬木,股東包括長玻實業、易喬木等。
長利新材在招股書中稱,浮法玻璃是該公司重點產品,浮法玻璃產品厚度跨越1.5~15mm,已覆蓋市場全部主流規格。此外,該公司還開拓了光伏玻璃產品。目前,該產品已成為長利新材的核心產品之一。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長利新材的營收分別為22.40億元、23.12億元、33.99億元和14.0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55億元、5.74億元、10.63億元和1.83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39億元、5.64億元、10.56億元和1.83億元。
按業務結構來看,長利新材的收入主要由浮法玻璃、鍍膜玻璃和光伏玻璃等貢獻。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浮法玻璃收入分別約為16.15億元、15.96億元、22.93億元和8.57億元,分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72.28%、69.27%、67.70%和61.29%。
值得一提的是,長利新材的毛利率波動明顯。報告期內,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6.89%、38.82%、46.25%和22.08%。其中,2020年的毛利率相較前一年增長約11.93個百分點,2021年增長7.43個百分點,而2022年上半年還低于2021年度。
本次上市前,長利新材的控股股東為長玻實業,持有該公司86.9422%的股權。據招股書披露,長利新材的實際控制人為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易喬木,直接持股0.8851%,合計直接間接持有該公司41.9018%的股份。
長利新材在招股書中表示,長玻實業的前身為武漢市玻璃廠,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而來,改制程序合規,并已分別取得武漢市人民政府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對武漢市玻璃廠改制事項的確認文件。
長玻實業由于特定歷史背景原因,歷史上曾存在委托持股和職工持股會持股、實際持有自身股權及穿透至自然人后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情形,后已通過股東確權并托管至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解除委托持股。
截至2022年6月30日,長玻實業的股東人數為497名,均為自然人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