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26歲的魯圳,正在帶領其6年以來的創業成果沖擊資本市場。
近日,金融居間機構服務商優卡集團(Yoc Group)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民銀資本為其獨家保薦人。透過招股書可知,優卡集團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從企業主體到內部高管都十分“年輕”的互聯網公司。
雖然優卡集團的收入規模正在不斷壯大,但在獲客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時,該公司還將面臨監管趨嚴下的合規壓力。金融居間科技服務市場對其來說,是提高收入的新陣地,還是吞噬利潤的沼澤地,尚需時間給出答案。
一、業務大變革,從用戶導流轉向SaaS
據招股書介紹,優卡集團主要通過自研SaaS平臺“融享客”開展業務,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幫助金融居間機構拓展和激活客戶群,實現業務流程數字化,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金融居間機構,即主要從事連接持牌金融機構與有融資需要的個人的實體。通過精準營銷服務,優卡集團吸引有關個人,并將其資料分發至金融居間機構,一般按單次操作成本(CPA)基準收取費用。
目前,優卡集團的收入來自提供精準營銷服務、科技訂閱服務和廣告服務。精準營銷服務是該公司“融享客”平臺的核心業務版塊,2021年至2023年的收入分別為1.76億元、2.06億元和2.9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穩定在85%以上。
除了精準營銷服務之外,優卡集團的科技訂閱服務也在報告期內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該業務收取客戶選訂和需要進一步定制的模塊功能費用,實現了由2021年的316.9萬元到2023年的1654.7萬元的躍升,復合年增長率為128.5%。
值得注意的是,優卡集團最早依靠“有信錢包”等APP,以向第三方線上消費金融平臺提供用戶導流業務起家。但由于此業務自2022年起表現欠佳,2023年甚至錄得虧損,故而該公司已于2023年8月將導流業務對外出售。
也就是說,優卡集團此前曾經歷了一次大刀闊斧的業務改革與轉型。而對于導流業務與SaaS解決方案業務之間的區別,該公司表示前者的目標客戶為線上消費金融平臺,后者則專注于服務線下金融居間機構。
優卡集團在招股書中補充稱,相較于市場規模明顯收窄的導流服務市場,金融居間科技服務市場增長潛力巨大。灼識咨詢資料顯示,中國金融居間機構在科技服務的開支,有望在2022年至2027年期間實現19.8%的復合年增長率。
根據同一資料來源,按2022年的營收規模衡量,優卡集團在中國所有金融居間機構科技服務商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3.7%。但行業內前五服務商的市場占有率僅為6.6%,金融居間機構科技服務市場分散,且競爭激烈。
二、增收不增利,流量成本擠壓利潤空間
在行業領先光環的加持下,優卡集團的經營規模增長疾蹄步穩,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業收入由2021年的1.91億元增長15.0%至2022年的2.20億元,又于2023年進一步邁向3.34億元的新高度,增速為52.0%。
相比之下,優卡集團的盈利水平波動幅度較大,2021年至2023年持續經營業務的凈利潤分別為8673.3萬元、6790.8萬元和1.09億元。而若算上停止經營的業務,該公司的總體凈利潤分別為1.55億元、1.03億元和9075.0萬元。
營收與利潤的南轅北轍,無疑受到導流業務式微的影響,但同時也與優卡集團轉型期間的策略有關。2022年正值其開拓額外流量渠道的初期,該公司為提高獲客效率加大了支出,導致數據流量獲取成本增幅超過收入增幅。
而即便成功轉型成為SaaS解決方案服務商,優卡集團業務的底層邏輯仍是導流獲客,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數據流量獲取成本分別為7785.6萬元、1.17億元和1.67億元,分別占其持續經營業務總收入的40.8%、53.5%和50.0%。
不難看出,高昂的數據流量獲取成本已蠶食了優卡集團近半數收入,但若想在高度分散的市場中繼續保持領先優勢、爭取更多市場份額,該公司就需要持續投入資金和精力,獲取其賴以生存的用戶流量。
優卡集團亦在招股書中稱,灼識咨詢資料顯示,中國流量獲取成本近年來一直穩步上升,且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增加。因此該公司的流量獲取成本增速或還將高于收入增速,進而影響其盈利能力。
此外,合規問題也是懸在優卡集團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根據重慶市通信管理局于2023年6月發布的《關于川渝兩地侵害用戶權益APP名單的通報》,“融享客展業”貸款拓客APP,因涉嫌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被點名。
這款APP的開發者為成都優卡數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優卡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而就在不久前,金融監管總局法規司發布了2024年規章立法工作計劃,透露本年內將有13部監管規則被制定或修訂。
在監管日漸嚴格的當下,優卡集團的獲客成本轉化率無疑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三、突擊大額分紅,創始團隊均為90后
盡管經營業績和外部政策并未給予優卡集團太多喘息的空間,但其分紅力度卻堪稱大方。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分別宣派股息3300萬元、1.40億元和1.67億元,累計分紅3.40億元,2022年和2023年的分紅額度甚至高于利潤規模。
受大額分紅影響,優卡集團的資產凈值由2021年末的1.63億元下滑15.0%至2022年末的1.39億元,截至2023年末僅剩5043.5萬元,跌幅更是達到63.7%;流動比率也由2021年的2.9倍降至2023年的1.6倍,短期債償能力趨弱。
不僅如此,優卡集團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凈額也持續走低,報告期內分別為1.93億元、1.09億元和8088.1萬元。2021年和2022年末,該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1.17億元和1.52億元,2023年末則驟降至2300.8萬元。
在本次沖刺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優卡集團“90后”創始人,年僅26歲的魯圳持股66.98%,是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同時,魯圳擔任優卡集團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據此計算,魯圳在創辦優卡集團時年僅20歲。
公開信息顯示,魯圳早在2015年便開始在移動應用程序開發領域摸爬滾打,曾獲得“成都市高新金熊貓B類人才”等稱號。在于2023年1月完成成人教育,從國家開放大學畢業后,魯圳很快便帶領優卡集團向港股發起沖鋒。
與此同時,優卡集團聯合創始人陳雙飛、周德堯也都是“90后”,二者分別在該公司任非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銷官公冕之也年僅30歲。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鄭冀川因于2019年離開優卡集團,招股書未披露其年齡。
其中,陳雙飛、周德堯和鄭冀川三人分別持有優卡集團14.33%、9.55%和4.68%的股份。此外,優卡集團非執行董事陳平通過緯晨投資持股0.96%,方舟信托持股3.5%。
雖然優卡集團的發展勢頭良好,所處行業前景也頗為可期,但資本市場對其似乎仍持以觀望態度。天眼查信息顯示,優卡集團的實際運營主體“成都優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6年以來,并未獲得任何融資。
2024年4月,潤歌互動(HK:02422)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陳平通過緯晨投資以200萬元現金出資方式認購優卡集團當時每股面值1.00美元的1股股份,占該公司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總額的0.99%。
另據優卡集團透露,該公司曾與尋求投資其業務的多方進行洽談,包括兩家國有背景的潛在投資者,預期于2024年第二季度將商討更具體的投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