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菊樂股份”或“菊樂食品”)及其保薦人中信建投證券撤回上市申請文件。因此,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對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審核。
這也意味著,菊樂股份七年的A股上市之路宣告終止。據貝多財經了解,菊樂股份于2017年12月預披露招股書,正式沖刺上市,華安證券為其保薦人。2018年3月,該公司便選擇了撤回。
而2019年8月,菊樂股份再度遞交上市申請,后因公司出納挪用資金事項、貨幣資金披露不實等問題遭證監會出具警示函,同樣無疾而終。2022年7月,菊樂股份又一次預披露招股書,準備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保薦機構換成了中信建投證券。
全面注冊制實施后,菊樂股份于2023年3月平移至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遞交申報材料,繼續沖刺上市,計劃募資13.63億元,將用于年產12萬噸乳品生產基地項目、古浪縣菊樂牧業奶牛養殖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此后,菊樂股份多次更新招股書,還歷經了兩輪問詢,最新回復是2024年2月。時至今日,該公司則又一次選擇了主動撤回。
一、收入增速放緩
據了解,菊樂股份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彼時是一家健康食品公司,前身包括成都菊樂健康食品開發公司等,推出的產品包括“酸樂奶”含乳飲料等。當前,“酸樂奶”仍是該公司的核心產品。
天眼查App顯示,菊樂股份成立于2002年4月,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9248.2842萬元,法定代表人為童恩文,股東包括菊樂集團、童恩文、四川省國資投等。
據招股書介紹,菊樂股份的主營業務為含乳飲料及乳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含乳飲料、發酵乳、巴氏殺菌乳及滅菌乳等,拳頭產品主要是“酸樂奶”含乳飲料。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菊樂股份的營收分別約為9.94億元、14.21億元、14.72億元和7.7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2億元、1.68億元、1.82億元和1.16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19億元、1.45億元、1.61億元和1.08億元。
其中,含乳飲料是菊樂股份的主要收入來源。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含乳飲料的收入分別為6.47億元、7.32億元、8.05億元和4.42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5.31%、51.68%、54.82%和57.21%。
除了現有產品外,菊樂股份也在不斷推出新產品。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新產品收入分別為8733.15萬元、2.80億元、3.82億元和2.3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81%、19.76%、26.02%和30.93%。
整體而言,菊樂股份的收入保持增長態勢。但不難看出,該公司的收入增幅下降明顯。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菊樂股份的收入增幅分別為19.84%、42.93%和-0.06%,可比公司平均收入增幅為2.80%、22.19%和5.20%。
剔除收購惠豐乳品的影響后,菊樂股份2020年至2022年的收入增幅分別為13.85%、17.38%和0.57%。對此,深圳證券交易所說明其收入變化趨勢與可比公司差異的原因,2020年收入增幅顯著高于可比公司的合理性。
同時,說明收入和規模增長是否主要依賴于并購非自有品牌;面臨的競爭態勢,市場空間和收入增長是否存在局限性,補充提示收入主要來自成都市的風險;電商收入快速增長的原因,與可比公司變化趨勢的差異和合理性等。
二、內部控制缺陷
特別說明的是,菊樂股份的內部控制缺陷也獲得了重點關注。
2014年12月至2019年3月,菊樂股份前分公司出納李某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偷蓋空白支票/電子業務結算書、偽造銀行回單、對賬單等方式挪用資金9577.89萬元。而該公司未能及時發現李某挪用資金的舞弊行為,未能及時糾正資金循環及資金內控方面存在的漏洞。
對此,深交所要求菊樂股份說明其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內控不規范或不能有效執行的情形,及整改后資金管理相關的內部管理制度及其執行情況,資金支付的審批流程,內部審計監督安排等。
實際上,挪用資金一事也是菊樂股份的癥結所在。2019年7月,菊樂股份第二次遞交上市申請,但不僅IPO未成,還因未披露出納挪用資金事項、貨幣資金披露不實、內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返利計提不準確等問題“吃”到了證監會的罰單,并被采取行政監管措施。
菊樂股份在回復時表示,該公司原眉山分公司出納李某挪用資金事項系一項員工以侵占資產為目的所進行的舞弊行為,該公司未能及時發現李某挪用資金的舞弊行為,未能及時糾正資金循環及資金內控方面存在的漏洞。
主要原因是:李某蓄意挪用公司資金,刻意規避內控制度及檢查、審計;賬戶性質使得公司對該賬戶重視不足。菊樂股份方面稱,李某挪用資金事項發生于報告期前,也于2019年全額歸還。
事件發生后,菊樂股份采取了執行票據盤點制度、資金收支實時監控、總部出納崗統一辦理資金支付、資金集中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并制定了“先業務后財務,先下級后上級”的審批程序,以加強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
對于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內控不規范情況,菊樂股份表示,該公司存在的少量財務內控不規范情形已充分披露并已進行有效整改,不存在其他未披露的內控不規范或不能有效執行的情形。
三、產能過剩仍要擴產
值得一提的是,菊樂股份并未滿產。
報告期內,菊樂股份的產能規模分別為12.14萬噸、16.89萬噸、15.62萬噸和11.33萬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6.47%、79.74%、85.29%和82.40%。不難看出,該公司的產能利用率長期低于90%。
此次沖刺上市,菊樂股份計劃募資13.63億元,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涉及擴充產能,包括用于溫江乳品生產基地改擴建項目以及年產12萬噸乳品生產基地項目。其中,年產12萬噸乳品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將為還公司新增6.00萬噸含乳飲料的生產能力
對溫江乳品生產基地進行改建后,將實現年產巴氏鮮牛奶1.40萬噸、低溫酸奶0.57萬噸、常溫酸奶0.23萬噸、滅菌乳3.30萬噸、調制乳0.25萬噸、含乳飲料6.00萬噸和復合蛋白飲料0.25萬噸的生產能力。
菊樂股份方面表示,該公司已具備溫江、眉山以及雅安三個生產基地,其中常溫產線的產能利用率長期處于高位狀態,但其不具備部分規格型號產品的生產能力,部分產品的灌裝能力受限,需要通過外協供應商提供外協加工服務。
同時,產能瓶頸使得菊樂股份在經營策略上需要優先滿足本地區內的消費需求,該公司的銷售區域集中于四川省內是公司發展階段的體現。隨著經營規模的逐步壯大,增強自身生產能力,解決產能瓶頸成為該公司開拓區域外市場、進行跨區域發展的先行條件。
菊樂股份還稱,該公司在成都市新津市建設的年產12萬噸乳品生產基地項目作為公司增強自主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截至2023年6月30日,新津工廠的一期項目已建設完畢并正式投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