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浙江偉星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偉星光學”)撤回上市申請文件,保薦人撤銷保薦。因此,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對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據貝多財經了解,偉星光學于2023年6月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原計劃募資4.58億元,將用于高性能鏡片建設項目、視光學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天眼查App顯示,偉星光學成立于2013年1月,位于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6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葉立君,股東包括偉星集團、臨海慧星集團有限公司、偉星股份(SZ:002003)、葉立君等。
據招股書介紹,偉星光學主要從事眼用光學鏡片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目前,偉星光學的主要產品為眼用光學鏡片,包括常規鏡片和功能性鏡片,其中功能性鏡片主要包括光致變色鏡片、近視管理鏡片和漸進鏡片等。
報告期內,偉星光學的產品面向全球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進行銷售,下游客戶主要系鏡片品牌商、眼鏡零售商、鏡片貿易商、眼科醫院以及經銷商等,境內主要客戶包括深圳智鏡光學有限公司和江蘇弘浩光學眼鏡有限公司等。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偉星光學的營收分別為2.59億元、3.38億元、3.53億元和2.0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052.79萬元、4724.99萬元、6114.49萬元和4365.91萬元,扣非后凈利分別為1796.15萬元、3994.10萬元、6042.61萬元和4094.96萬元。
按照鏡片功能性的不同,偉星光學的鏡片產品分為常規鏡片和功能性鏡片。常規鏡片是指各種折射率的普通鏡片;功能性鏡片是指在常規鏡片的基礎上,通過調整鏡片基礎材料、光學設計或鏡片膜層使其擁有一種或多種功能特性,比如光致變色、漸進和離焦等。
其中,常規鏡片收入分別為1.15億元、1.38億元、1.30億元和8586.81萬元,占比分別為44.65%、40.86%、36.94%和41.99%。同期,功能性鏡片收入分別為1.42億元、1.98億元、2.20億元和118億元,占比分別為54.80%、58.73%、62.31%和57.55%。
偉星光學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由眼用光學樹脂鏡片的銷售收入構成。其中,功能性鏡片的銷售收入占比在報告期內有所增加。另外,該公司的其他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鏡架和配件的銷售收入,金額較小。
按地區來看,偉星光學的收入約有五成來自境外。報告期內,該公司的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1.25億元、1.68億元、1.85億元和1.0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8.35%、49.66%、52.35%和50.21%。
報告期各期末,偉星光學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5851.80萬元、6174.29萬元、6387.91萬元和7242.85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4.66%、34.36%、30.74%和31.30%。其中,存貨主要為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存貨余額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呈增長趨勢。
本次上市前,偉星光學的實際控制人為章卡鵬和張三云,合計控制該公司71.87%股份。據招股書披露,偉星集團直接持股51.00%,通過偉星股份持股20.87%,合計持有該公司71.87%的股份。
其中,章卡鵬和張三云分別持有偉星集團15.97%和10.88%的股份,并分別擔任偉星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副董事長兼副總裁。據介紹,章卡鵬和張三云已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為該公司控股股東偉星集團共同實際控制人。
目前,章卡鵬、張三云均為偉星光學董事,葉立君為該公司董事長,施兆昌為董事、總經理。其中,章卡鵬也是擔任浙江省工商業聯合會常委、臺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臨海市工商業聯合會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偉星光學的實際控制人曾有所變更。此前的2018年11月,偉星光學創始股東單呂龍、章卡兵和李士良將持有該公司的股份轉出,葉立君承接40%的股權并成為偉星光學的實際控制人。
2020年9月,偉星光學發生第二次股權轉讓,偉星集團承接該公司51%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章卡鵬和張三云通過控制偉星集團、偉星股份合計控制偉星光學71.87%的股份,成為該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
對此,深圳證券交易所要求偉星光學說明兩次股權轉讓的價格,股權價值的評估方法與評估價格等;結合單呂龍、章卡兵、李士良、葉立君、施兆昌、黃汝遷等人的履歷,說明該公司兩次控制權變更的背景、原因與受讓方的資金來源。
同時,第二次股權轉讓時葉立君、施兆昌、黃汝遷轉讓后仍保留部分股權,而趙萬中、牟昌滿未保留股權的原因,歷次股權變動是否為存在委托持股或其他利益安排,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等。
IPO前,葉立君對偉星光學的持股比例僅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