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深圳市綠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綠聯科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注冊稿),進入提交注冊階段。據貝多財經了解,綠聯科技于2022年6月遞交上市申請,2023年1月IPO過會。
據招股書介紹,綠聯科技主要從事3C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數碼解決方案,產品主要涵蓋傳輸類、音視頻類、充電類、移動周邊類、存儲類五大系列。
一、張清森為實控人
天眼查信息顯示,綠聯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冊資本為37340.9806萬人民幣。目前,綠聯科技的法定代表人為何夢新。同時,何夢新也是綠聯科技的董事兼總經理,間接持有該公司1.7246%的股份。
據招股書披露,綠聯科技董事長張清森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直接持股50.3019%,也是該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同時,副董事長陳俊靈持股19.2880%,綠聯咨詢持股14.2471%,高瓴錫恒持股9.3740%。
此外,綠聯和順持股4.6865%,和順四號持股0.4617%,和順三號持股0.4294%,和順二號持股0.3781%,深圳世橫持股0.3333%,遠大方略、堅果核力均分別持股0.2500%。其中,何夢新以及綠聯科技董事兼副總經理唐堅、李雷杰、陳艷均間接持有該公司股權。
相較于此前招股書,綠聯科技更新了2023年度的財務數據等信息。2023年度,綠聯科技的營業收入約為48.03億元,較2022年增長25.09%;歸母凈利潤為3.87億元,同比增長18.27%;扣非后凈利潤3.66億元,同比增長21.34%。
2020年度至2023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綠聯科技的營收約為27.38億元、34.46億元、38.39億元和21.2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06億元、3.05億元、3.30億元和1.89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87億元、2.76億元、3.02億元和1.77億元。
據貝多財經了解,綠聯科技的產品主要可以分為傳輸類產品、音視頻類產品、充電類產品、移動周邊類產品和存儲類產品五大系列。其中,傳輸類產品為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報告期內,該類產品的收入貢獻占比分別為36.79%、35.93%、34.05%和31.09%。
同期,綠聯科技的音視頻類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28.14%、25.38%、23.60%和21.13%,充電類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20.52%、22.91%、25.61%和30.38%,移動周邊類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8.87%、9.66%、10.47%和9.53%,存儲類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4.37%、4.63%、4.83%和6.45%。
二、主要靠外協生產
作為一家消費電子產品品牌企業,綠聯科技的生產模式主要靠外協生產。綠聯科技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在產品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采用了以外協成品采購為主,自主生產為輔的生產模式。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綠聯科技的外協生產金額分別約為10.45億元、13.97億元、14.60億元和8.54億元,占比分別為76.10%、75.62%、76.12%和78.95%。同期,該公司的自主生產占比分別為21.08%、21.72%、20.67%和21.77%。
綠聯科技在招股書中稱,公司的自主生產,主要由海盈智聯、志澤科技兩家生產子公司承擔。不過,該公司未統一將某一產品品類交由生產子公司生產,而是將其與外協廠商同樣納入供應商管理體系,對生產子公司的產品質量、供貨價格等進行市場化考核及管理。
貝多財經了解到,綠聯科技的產品銷售主要靠線上。據招股書介紹,該公司主要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實現全球化銷售,其中銷售模式以線上銷售為主。報告期內,該公司主營業務線上收入占比分別為82.35%、78.14%、75.98%和74.04%。
按地區來看,綠聯科技的收入約有五成來自境外。綠聯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的境內及境外市場銷售較為均衡。報告期內,該公司主營業務境內收入占比分別為52.62%、53.91%、55.09%和50.51%。
目前,綠聯科技的境外線上銷售主要為線上B2C模式。報告期內,該公司境外銷售主要的第三方平臺為亞馬遜、速賣通、Shopee、Lazada等。據介紹,該公司按照相關平臺的運營規則簽訂服務協議,遵照平臺規則和運營流程向海外終端消費者銷售該公司產品。
此外,綠聯科技還有部分收入來自線下。報告期內,該公司的境外線下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9008.65萬元、1.71億元、2.93億元和2.1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3.30%、4.96%、7.66%和10.20%,逐步成為該公司新的增長點。
三、曾多次被處罰
另據貝多財經了解,綠聯科技曾多次收到罰單。2019年1月9日,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龍華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綠聯科技因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與其進行交易,被沒收3145.20元,并罰款3145.20元。
2020年10月29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綠聯科技生產銷售的PB132綠聯移動電源(20000mAh)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涉案產品貨值31255元,被沒收2099.16元,并罰款93765元。
2021年11月22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綠聯科技因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與其進行交易,被沒收6986.80元,并罰款6986.80元。
值得一提的是,綠聯科技在最新招股書中僅披露了報告期內的兩則處罰信息,少了此前報告期內(含2019年)的罰單。盡管如此,綠聯科技仍在招股書中寫到,上述3項市場監管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不屬于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情節嚴重情形。
這意味著,綠聯科技的招股書信息披露并不算嚴謹。此外,該公司還存在部分產品抽查或檢測不合格、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情形。2020年11月、2021年8月、2022年3月和2022年3月,綠聯科技均有產品抽檢不合格。
其中,多款產品均進行了召回、整改或下架處理,后重新上架并正常銷售。而2022年3月抽檢不合格的一款風扇產品,則安排了封存庫存品并召回不合格產品,并因業務調整已停產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