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京東集團(NASDAQ:JD、HK:09618,簡稱“京東”)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公告。財報顯示,京東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2476.98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71%;前三季度總收入7785.85億元,同比增長3.70%。
調整,無疑是概括京東2023年發展態勢時最為貼切的關鍵詞。改變經營戰略、迎來數次高管變動的京東,雖然依托供應鏈優勢取得了不錯的利潤成績,但在落實“真低價”的同時也踩下了收入增速的“急剎車”。
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際,京東勾勒出了宏偉的“35711”目標。而夢想在前方,道路卻在腳下,步入“及冠”之年的京東復興主戰場究竟在何方?
一、收入增速放緩,低價戰略是對是錯
自京東集團董事會、董事長劉強東在內部會議上提出“低價是唯一的基礎性武器”以來,京東就開始在低價的道路上“疾馳狂奔”,先后面向消費端上線百億補貼、9.9包郵活動,并推出買貴雙倍賠等多項舉措。
今年8月23日,京東宣布下調自營免郵門檻,購買京東自營商品的京東PLUS會員將享受不限次數、不限單價、不限額度的全年免郵服務,普通用戶的免郵門檻也由99元下調至59元。
面向商家端,京東于2023年年初實行“春曉計劃”,推出10分鐘成功開店、0元試運營、等12項扶持政策,以吸引更多的自然人、個體戶、工廠入駐,前三季度新入駐的商家總成交單量環比上月同期增長超5倍。
但無論如何,“低價策略”始終是一把在供應鏈中“擠水分”,以讓利換增長的雙刃劍。就占京東總收入85%以上的核心業務京東零售而言,該業務于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收入2120.59億元,僅較2022年同期微增0.06個百分點。
而京東集團的單季收入自2023年以來也一直處于失速狀態,第一季度的收入增速為1.38%,較2022年第四季度的7.08%減少約6個百分點。在2023年第二季度上升至7.60%后,又于第三季度跌至1.71%,遠不及2022年第三季度的11.35%。
再看全年收入,京東集團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別實現收入7458.02億元、9515.92億元和10462.36億元,雖于2022年突破萬億大關,但收入增長率僅為9.9%,較2020年29.3%和2021年27.6%的收入增速明顯放緩。
二、利潤逆勢增長,供應鏈優化顯成效
財報顯示,京東物流截至2023年9月末運營超過1600個倉庫,包含云倉生態平臺管理面積在內的倉儲網絡總管理面積超過3200萬平方米。
依托物流與倉儲網絡,京東物流于2023年第三季度貢獻了416.63億元的收入,較2022年同期的357.71億元增長16.47%;前三季度的總收入達1194.24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943.94億元增長26.52%。
即時配送業務方面,京東旗下的即時配送及零售平臺達達實現收入28.67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20.46%,“消費者線上下單、門店發貨、商品小時內配送”的“三公里模式”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然而,京東旗下物流和即時配送業務的盈利能力都不算可觀。京東物流2023年第三季度的經營利潤為2.88億元,前三季度則共計虧損3.25億元;達達2023年第三季度的經營虧損為5200萬元,前三季度共計虧損2.9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零售業務面臨低價承壓,物流和即時配送業務尚無法獨當一面的情況下,京東仍實現了利潤的正增長。2023年第三季度,京東的經營利潤為93.03億元,同比增長6.59%,經營利潤率為3.8%。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京東的經調整經營利潤為111.97億元,同比增長11.8%;經營利潤率為4.5%,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經調整EBITDA為128.89億元,同比增長12.44%;EBITDA利潤率為5.2%,同比增長0.5個百分點。
對此,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CEO)許冉表示,“三季度,京東的利潤水平達到歷史新高,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在價格競爭力和平臺生態建設方面的主動努力及供應鏈優勢。”
截至2023年9月末,京東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7%,達到1486億元。在自營商品SKU數量達干萬級的基礎上,京東第三季度的庫存周轉天數為30.8天,較2022年同期加快0.9天,降本增效頗具成果。
三、高管變動頻繁,CEO權重更上一層樓
與京東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答卷同步面世的,還有京東的高管變更。公告顯示,京東集團CEO許冉將兼任京東零售CEO,原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在公司內另有他任。
一位內部人員曾向媒體透露,京東此次高管變動的主要用意可能有二:其一,強化集團與零售之間的協同效率,讓京東的意志可以更快速、直接、高效地貫徹到零售板塊;其二,劉強東或有其他方向,對辛利軍另有任用。
貝多財經發現,這番高管變動距許冉升任京東CEO僅半年時間。今年5月,時任京東集團CFO的許冉“接棒”徐雷成為京東CEO,負責集團各業務的日常運營和協同發展,向京東集團董事會及主席劉強東匯報。
在擔任京東CFO的兩年內,許冉帶領團隊完成了京東對達達、德邦等上市公司的并購和京東科技的業務重組,并推進了京東集團在港的二次上市及京東健康(HK:06618)、京東物流(HK:02618)的分拆上市。
再看帶領京東零售沖刺多年的原CEO辛利軍,其2012年10月入職京東集團,曾任京東商城開放平臺家居家裝部總經理、京東商城居家生活事業部總裁等職位,于2021年9月任京東零售CEO一職。
而就在京東集團“換帥”后的一個月,京東物流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原“掌門人”余睿因個人身體原因已辭任該公司執行董事、CEO及授權代表職務,原京東產發CEO胡偉獲委任為京東物流CEO。
在胡偉出任京東物流CEO后,京東產發CEO將由此前擔任京東健康CFO的曹冬接任。此前,京東健康在5月發布公告稱,曹冬辭任京東健康CFO的原因是其“將于京東集團擔任新的職務”。
京東集團2023年以來的高管變動,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換血”。
四、結語
無論是“調價”還是“換帥”,京東集團自2023年以來的調整策略無一不是為了適應電商服務行業不斷轉動的“內卷”飛輪。但低價策略終究不是明哲保身的長久之道,對于京東而言,穩住營收基本盤才是其長線發展的首要任務。
未來的京東集團能否實現京東CFO單甦口中“消費者將京東視為能夠以最低的價格和最好的服務購買豐富的優質產品平臺”的目標,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構建全新的跑量模型,尚需消費者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