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如祺出行(Chenqi Technology Limited)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華泰國際、農銀國際為其保薦機構。據貝多財經了解,如祺出行的主要經營主體為廣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祺宸科技”)。
天眼查信息顯示,祺宸科技成立于2018年3月,前身為廣州車馳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蔣華,股東包括孫艷紅、南京網典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珠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
據貝多財經了解,如祺出行是廣汽集團旗下移動出行品牌,由廣汽集團、騰訊共同投資設立,于2019年6月26日在廣州上線。除了如祺出行,廣汽集團旗下廣汽埃安也在籌備IPO相關事宜。
今年7月,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表示,埃安IPO正在有序推進中。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古惠南在2022廣州車展上透露,正在向證券監管機構上報首次公開募股申請的相關材料,擬沖刺新能源汽車科創板第一股,預計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實現上市。
一、業績增長迅猛,出行服務收入形成規模效應
招股書顯示,如祺出行將自身定位為一家出行科技與服務公司。
如祺出行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的業務包括出行服務,主要包括網約車及Robotaxi服務;技術服務,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數據及模型解決方案以及高精地圖;為司機及運力加盟商提供全套支持的生態服務。
據招股書介紹,如祺出行由廣汽集團和騰訊聯合發起創立,其后引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小馬智行作為戰略股東。如祺出行在招股書中表示,擁有不同行業背景的股東,豐富了其于整個出行行業服務價值鏈上主要利益相關方的市場洞察力及見解。
據招股書披露,如祺出行于2019年開始提供網約車服務,業務持續發展。2020年,如祺出行推出順風車服務,于2021年開始Robotaxi的開發及商業化,并于2022年4月開展車服業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于2022年10月,如祺出行為全球首個推出有人駕駛網約車與Robotaxi服務商業化混合運營的出行平臺。截至2023年6月30日,Robotaxi服務已運營約18490小時,覆蓋538個站點,完成約45.7萬公里安全試運營里程。
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261輛連接到如祺出行的Robotaxi運營科技平臺。如祺出行在招股書中表示,用戶量的持續增長亦是推動Robotaxi商業化運營的重要基礎。
截至2023年6月30日,如祺出行主要在九個聚焦城市(大部分位于大灣區)運營。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公司出行服務平臺的注冊用戶數已達到2160萬名,平均月活乘客為116.02萬,平均月活司機為2.86萬,出行服務的日訂單峰值超過36萬單。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截至2022年12月31日,如祺出行在大灣區的用戶滲透率超30%,市占率排名第二。同時,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資料,截至2023年6月30日,如祺出行的交通運輸部訂單合規率14次名列第一。
與之對應的是,如祺出行的出行服務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幣4.00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0.13億元,進一步增長至2022年的12.5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76.8%。同時,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6.04億元增至2023年同期的7.91億元,相對增長48.08%。
二、尚未實現盈利,最近三年累計虧損15億元
貝多財經發現,如祺出行的總收入由2020年的4.04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10.14億元,并進一步增加至2022年的13.6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4.0%,且由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6.16億元增加至2023年同期的9.13億元。
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截至2022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如祺出行的毛利分別為-9221.8萬元、-2.45億元、-1.46億元以及-7859.2萬元和-7068.9萬元,經營虧損分別為2.98億元、6.83億元、5.62億元以及2.80億元和3.40億元。
同期,如祺出行的期內虧損(凈虧損)分別為2.99億元、6.85億元、6.27億元以及3.02億元和3.45億元,尚未實現盈利。據此計算,如祺出行在過去三年(2020年至2022年)的累計虧損約16.11億元。
而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如祺出行2020年至2022年的經調整虧損分別為2.99億元、6.69億元和5.31億元,合計虧損約15億元。2023年上半年,如祺出行的經調整虧損為2.81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2.66億元增加5.86%。
不難看出,如祺出行的盈利能力正在優化。2020年至2022年,如祺出行的毛利率分別為-22.8%、-24.2%和-10.7%,2023年上半年為-7.7%,走在“回正”的路上。2020年度至2023年上半年,如祺出行的經調整利潤率分別為74.1%、66.0%、38.8%和32.2%。
貝多財經發現,如祺出行的虧損主要是期間費用較高,尤其是銷售費用。2020年至2022年,如祺出行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1.53億元、2.65億元和2.31億元。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為1.10億元,與2022年同期的1.10億元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如祺出行在持續加碼對研發的投入。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截至2022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其研發投入分別為4328.0萬元、1.17億元、1.05億元、4870.5萬元和5766.6萬元,分別占總收入的10.7%、11.5%、7.7%、7.9%和6.3%。
報告期內(2020年度至2023年上半年),如祺出行的經營活動所用凈現金分別為2.74億元、4.43億元、6.65億元和3.73億元,凈資產(負債)分別為5.14億元、-1.52億元、-7.50億元和-10.84億元,負債規模日益增加。
不過,如祺出行的現金儲備也相當雄厚。截至2020年、2021年、2022年末,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5.36億元、8698.1萬元、5.54億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如祺出行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97億元,2022年同期為5.73億元。
據貝多財經了解,這得益于如祺出行完成的多輪融資。據招股書披露,如祺出行共獲得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廣汽集團、廣汽工業、Tencent Mobility、小馬智行、SPARX Group、DMR、廣州產業投資集團、合肥國軒及其他機構投資者。
三、股東陣容強大,廣汽、騰訊等投資者加持
公開信息顯示,如祺出行于2023年初宣布完成超10億元A輪融資,由廣汽集團領投,小馬智行、文遠知行、SPARX、瑞盛亞洲、廣州產投集團、嶺南商旅集團、工控資本等機構參與投資。
據貝多財經了解,如祺出行曾于2019年3月獲得騰訊、滴滴等參與的10億元投資。另在2023年6月,如祺出行宣布完成8.42億元B輪融資,由廣汽工業領投,多家產業基金及財務投資人跟投。
據招股書披露,如祺出行2019年7月完成創始輪融資(9億元),每股成本為10元,投后估值10億元,;2023年6月完成A輪融資(約9.79億元),每股成本為20.2793元,投后估值30.1億元;2023年8月完成B輪融資,每股成本為30.44億元,投后估值53.6億元。
今年6月21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同意合營企業如祺出行開展規模約為8.42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據介紹,如祺出行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中隆投資有限公司與控股股東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工業”)共同投資企業。
其中,廣汽集團將不參與如祺出行本次融資(B輪),其控股股東——廣州工業擬計劃出資約2.95億元參與本次融資。完成融資后,廣汽集團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隆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如祺出行約19.89%股權。
目前,廣汽工業仍是如祺出行的大股東。IPO前,廣汽工業直接持股15.31%,通過廣汽間接持股18.89%;騰訊持股18.41%,廣州市公交集團持股5.68%,小馬智行持股5.34%,致行信托旗下Zhixing BVI持股5.20%。
同時,國軒高科(SZ:002074)通過合肥國軒持股2.95%,紅峰投資、達溢投資、China Drive、Jovial Lane均分別持股2.84%,SMBC信托持股1.71%,瑞盛亞洲通過DMR持股1.68%,廣民投新能源持股1.48%。
此外,廣州廣商鑫富、廣州工控均分別持股1.40%,廣州辰途華杰持股1.21%,廣州科創合行持股1.05%,深圳鑫睿豐盛持股0.93%,廣州科創產業持股0.84%, 如祺出行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CEO)蔣華持股0.03%。
據貝多財經了解,廣汽集團副總經理高銳擔任如祺出行執行董事兼董事長(董事會主席),首席技術官為宋德強,首席運營官為Han Feng(韓鋒),孫雷擔任副總裁一職。其中,韓鋒曾任OYO中國運營副總裁兼大北區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