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山東海科新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海科新源”,SZ:301292)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本次上市,海科新源的發行價為19.99元/股,發行數量為5574.0795萬股,募資總額約為11.14億元,募資凈額約為10.04億元。
上市首日,海科新源的開盤價為29.69元/股,較IPO發行價上漲48.52%,盤中一度至32.77元/股。截至收盤,海科新源的股價報收29.70元/股,較發行價的漲幅為48.57%,總市值約66.22億元。
天眼查信息顯示,海科新源成立于2002年10月,位于山東省東營市,前身為東營市海科新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1.67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張生安,主要股東包括山東海科控股有限公司等。
據招股書介紹,海科新源主要從事碳酸酯系列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溶劑和高端丙二醇、異丙醇等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海科新源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是全球主要的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溶劑制造商之一。
目前,海科新源的產品已進入國內外主流市場體系。其中,碳酸酯系列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溶劑國內主要客戶有天賜材料、比亞迪、國泰華榮、杉杉股份等,海外主要客戶有中央硝子、韓國天寶、韓國 ENCHEM 等知名鋰電池電解液廠商。
其中,天賜材料、國泰華榮、韓國 ENCHEM 等客戶的終端客戶為特斯拉、寧德時代、LG、三星 SDI 及松下等全球范圍內知名鋰離子電池廠商;丙二醇和異丙醇產品的部分客戶為阿克蘇諾貝爾、強生、萬華化學、愛普股份、倩采及珀萊雅等國內外大型化工企業。
根據高工鋰電統計,在鋰電池電解液溶劑產品市場,2020 年公司全球的銷售市場份額為 30%。海科新源在招股書中稱,后續隨著該公司鋰電池電解液溶劑及配套項目(二期)募投項目實施后,將進一步鞏固其電解液溶劑領先的行業地位。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海科新源的營收分別為16.60億元、30.72億元和30.2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53億元、6.07億元和2.77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03億元、5.96億元和2.75億元。
貝多財經了解到,海科新源的收入主要由碳酸酯系列產品貢獻。報告期內,海科新源的碳酸酯系列產品收入分別為9.77億元、21.66億元和22.4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8.82%、70.51%和74.15%。
另據招股書披露,海科新源2023年第一季度的營收為7.73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18.1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發行人股東的凈利潤為1877.88萬元,較2022年同期則下降93.53%。
同時,海科新源預計其2023年上半年的營收為15.23億元至16.23億元,同比變動約-2.74%至 3.65%,歸母凈利潤5400萬元至7400萬元,同比變動-82.99%至-76.70%;扣非凈利潤約4000萬元至6000萬元,同比變動-87.4%至-81.1%。
本次上市前,海科新源的控股股東為海科控股,實際控制人為楊曉宏。據招股書介紹,其控股股東海科控股與股東辰通創投、金浦投資、濰坊北汽、珠海北汽、睿晟投資、璟侑貳期、璟侑叁期、趙洪修、合銀湘德、達晨創鴻、財智創贏、華實致遠的相關對賭條款尚未終止。
不過,相關方已經對上述對賭條款的中止/終止作出約定:
與辰通創投、金浦投資、濰坊北汽、珠海北汽、睿晟投資、璟侑貳期、璟侑叁期、趙洪修、合銀湘德約定于海科新源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合格上市相關議案/與上市公司進行資產收購交易相關上市公司收購公告公布后協議自動中止;
與達晨創鴻、財智創贏、華實致遠約定于海科新源合格上市材料向監管部門申報受理之后/與上市公司進行資產收購交易相關上市公司收購公告公布后協議自動中止;上述對賭協議自海科新源實現合格上市之日起均自動終止。
IPO前,海科控股持股81.21%,璟侑叁期、合銀湘德均分別持股2.65%,辰通創投持股2.32%,趙洪修持股1.99%,達晨創鴻持股1.82%,睿晟投資持股1.66%,濰坊北汽持股1.16%,金浦投資、華實致遠均分別持股1.00%,其余單個股東的持股比例均不足1%。